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酒駕司機不顧而去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醉駕司機不顧而去
  • 美國人權報告批本澳言論、集會、結社、政治參與等自由及權利「嚴重」受限制 特區政府: 罔顧事實、抹黑
  • 文發基金:去年批出資助約二億 涉一千七百多個活動及項目 一億多免息貸款待還
  • 指露宿初中生從未「幾日無返院舍」教青局:學生或因當時「一時嘅情況」導致此訊息
  • 內港碼頭對開海面昨日發現一男性浮屍
  • 本月初「少年」輕生 教青局未發稿公佈? 黃嘉祺:因應個案 「個別處理」
  • 石排灣業興大廈第八座停電逾一日半 修復需時 三長者需入住臨時院舍
  • 文化局:爭取今年內落成啟用青洲坊圖書館
  • 新中國精英:走向全球舞台的競爭之旅
  • 就「生態島」項目查詢市政署、環保局、海務局十數個問題 涵蓋海豚保育、環境影響、建造細節等 無一獲正面回應
  • 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明開幕
  • 梁孫旭促檢視缺場地的熱門運動 馬場用地或可開闢為臨時體育場地
  • 拆掉再重組
  • 林宇促加強發掘隱蔽長者、主動關懷 社工局:將核查風險個案、主動接觸未如期續期福利津貼的受益人
  • 輕軌東線去年第三季較第一季增90億預算 公建局:因工程開展而增 未超總預算314億
  • 各有說法?指少年昨晚未返院舍 院舍已通知家人 社工局:家人未有接聽及回覆
  • 初中生凌晨逗留快餐店「數小時」司警:因缺家庭照顧入住院舍「幾日」冇返院舍 未有人報警
  • 指許多學生家長因子女遭欺凌求助 謝誓宏促多方合作共遏校園欺凌
  • 僅討論約20分鐘 樓市全面撤辣法案獲立法會29票支持「緊急」通過 公佈後翌日生效

工程師學會:數據全無點分析?

2015-08-01 23:20
【七殘八缺】澳門工程師學會副理事長陳桂舜:今次可能是最後一次諮詢,但仍未見時間表,短中長期如何發展?首先我想提醒,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通車後會令貨運物流不再以內港、九澳,以散貨形式運來澳門,會經港珠澳大橋運來。但這樣會增大東北區的交通流量,加上A區人口,是否要優先發展道路網絡,分流將會面臨的第一個難關?
第二,新城第一、二次諮詢有很多數據,但今次卻看不到。當時討論得十分熱烈的,是棋盤式的通道系統?還是胡同式系統?現在看不到答案。專家講到會有交通流量模型,究竟是全澳性模型,還是五幅地的模型?選用的數據究竟是每百人37.75部車的數據?還是每年5%增長車流量數據?還是假設綠色出行,車輛每年遞減的數據?這個模型可以承受幾多年的發展?
因為我們過去發生那麼多問題,是由於低估經濟效益的發展,令可使用廿年的系統,過了十年就已飽和。過去41年來,我們興建了三條大橋,連接澳氹。現在我們正熱哄哄地探討,第四通道是橋是隧?但從來無提及,是否需要為未來50年作規劃?是否應預留第五通道的預留點?城規所講的應是長期發展,但我看不到有預留點的著筆。
另外,交通流量模型是否可上載至網站,讓市民看到?這些只是很簡單的Passenger per car unit per hour per lane(每小時每車道小客車單位),只是紅藍綠的數據,市民可以很容易看清楚,再加上原始的數據。無論市民還是工程師都可以分析及給予意見,因為現時我們很難給予技術性意見,只有空範文本。經過第一、二次諮詢,我們更難去給予落實的意見。
至於空氣污染問題,澳門所面對的熱島效應,大家都講過。問題是,現時新建的建築物,預留了通風廊道,如果在建築群的通風模型數據上,只要調整建築物設計就可滿足通風要求,「起超高樓又得,超過100米嘅樓又得,屏風樓都未必阻礙通風。」但牽涉到一個問題,若以整體城市通風計算,會產生風層阻力,以及建築物結構的熱流問題,會減慢風的流速。風通過新城區後,可能由原本8米風速減至4米,依然可以通風,但進入不了市區中心。
這些數據是否能公佈給市民參考?我們明白到城市發展,一直都有填海,一定比原本情況差,但差多少?為何我們只針對新城,舊區居民又承受了多少?
另外社區發展問題,人口結構、年齡層有否公佈?我們只看到人口數目,但不清楚人口結構的話,「例如預計呢個區域有好多老人家,就預留咗好多老人設施,但事實上我哋睇到,好多小朋友出世,佢哋需要嘅唔係老人院,而係托兒所同學校,到時整個城市規劃係咪推倒重來?」
填海後應預計到地均GDP,經濟數據完全看不到,究竟將來新城區的地均GDP是多少?究竟GDP是否能增長至,足夠犧牲部分利益來換取市民整體利益時,大家是否能接受?將來又有沒有足夠的商業用地,來增加GDP,養活新增的人口數量?
【自己城市自己救】 最後兩場公聽會 8/15、22 (六) 下午三點 黑沙環政府綜合大樓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