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銀行教育會簽合作協議
  • 政協進聖中三校分享國情
  • 高校研建虛實通聯跨境圖書館
  • 《文化雜誌》徵集慶回歸稿件
  • 《非高教專業發展制度》擬出台
  • “五 · 四”籌委訪何厚鏵介紹活動
  • 新聞特搜
  • 高校外交演講賽科大奪冠
  • 建築工程界黔考察建橋技術
  • 民青會:國家航天事業引領創新
  • 海洋智能科技展珠開幕
  • 修繕燈塔
  • 旅博會雲南茶主體館開館
  • 京首辦京澳科技創新論壇
  • 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多點啟用
  • 澳內地商雙向研學遊線路
  • 青島南區領導訪山東工商聯
  • 潮南區長訪潮州同鄉會
  • 白雲僑聯主席訪僑總促合作
  • 和光會新閣就職迎挑戰

林發欽:同紀念再認識共傳承

2015-08-31 06:30

口述歷史協會成員為老澳門人開展抗戰訪談

林發欽

    口述歷史訪談青年更有體會

    林發欽:同紀念再認識共傳承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國家、特區政府乃至社會各界陸續舉辦多樣宣傳活動。理工學院中西文化研究所所長林發欽以“同紀念、再認識、共傳承”,深度總結和評價系列活動意義和成效。指出這時期的澳門人雖處身“中立區”,但並不中立,華人甚齊心參與各種活動,共同抗日。

    紀念感恩活動主調

    林發欽表示,抗戰的歷史離我們並不遙遠,每個人身邊都很大機會找到當年親歷戰爭的倖存者,或在戰爭中不幸身亡的先輩後人。沒有當年的抗戰勝利,中國人就無法擺脫被侵略的苦難歷史,所以“紀念”和“感恩”應是這些活動的主調,讓澳門人共同紀念為國犧牲的將士和無辜的平民;紀念家國重生,從紀念中追求和平,面向未來。這些紀念活動在世界華人社會中各有側重,同時也超越政見和地域,無分彼此。

    縱觀各種紀念活動,廣泛宣傳國家及澳門人抗戰的事跡,故在紀念之中,其實是對歷史的再認識。為全面而系統地研究、整理和出版抗戰時期的澳門歷史資料,保存先輩抗戰的光輝事跡,理工學院中西文化研究所去年起開展“抗日戰爭與澳門”系列學術研究,至今累積一批珍貴的抗戰史料。透過新的史料和新的研究成果,澳門得以重新審視澳門在全國抗日戰爭中的角色和位置,建構或進一步肯定如澳葡政府的中立但不等同澳門華人社會的中立,而是澳門人全力參與抗戰,為抗戰付出大量的生命和財產等史實,實現對戰時澳門歷史的再認識。

    資訊疲累適得其反

    他直言,紀念和認識的再深一層就是“傳承”。抗戰時期,澳門人團結愛國,在戰火中共赴國難,在飢荒中自救救人,在逆境中掙扎求存,在苦難中樂觀待變,這些不僅是澳門的歷史,也是澳門人重要的精神財富。抗戰紀念活動,最重要是傳承老一輩澳門人的這些優秀傳統。

    但他感到憂慮是,政治熱情、媒體關心和民衆憶舊等合力,使近期澳門的抗戰紀念活動高潮迭起,有些活動難免流於形式,千遍一律。呼籲各主辦單位要避免居民尤其是年輕人,面對太多同類活動和資訊而出現資訊麻木,甚至資訊疲累,適得其反。他舉例,發動年輕人開展抗戰口述歷史研究,可讓他們親身聆聽老澳門人當年在戰火中的生活,效果比單向參觀展覽來得實效。通過口述歷史訪談,實現世代對話,年輕人更能體會抗戰的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