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舞台重演社會悲劇 望警醒人心——專訪《怪獸們》
  • 戀愛電影館營運再易手 對比兩次承投、交接
  • 戀愛電影館轉由拍板營運 9月9日首輪電影放映
  • 【特約刊登】金馬導演關錦鵬蔡崇隆 9月亮相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 【特約刊登】書寫東南亞的攝影軌跡——淺談《東南亞攝影概論》
  • 由創作,到分享——專訪展覽「做書『碌士』A to Z」
  • 笑種種無常——專訪《荔枝英雄傳》
  • 靈光中捉緊片刻真實──專訪孔慶輝談創作
  • 建築專題影展「大銀幕上的建築美學」於戀愛電影館開幕
  • 已故藝術家李銳奮散文集《意猶未盡》出版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貮」: 生命的姿態——Rusty Fox的《Nocturnal》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 壹」:當下的命題
  • 【特約刊登】談法蘭克「當下的真實性」——訪《西哈諾》劇組
  • 【特約刊登】打破演員及觀眾的慣性——專訪《西哈諾》導演Franck Dimech
  • 【來稿】澳門影像作品的女性新勢力
  • 疫後延續線上交流 讓多元盛放
  • 點亮自己,照耀他人——專訪「遊戲的火花 | 玩轉線上劇場遊戲」課程
  • 共融藝術.心之所向 ——專訪表演課程「心之飛人」
  • 生命的最後一剎,誰可作主?——專訪論壇劇場《喺度簽個名》
  • 乘一趟廟船,航向千年後的記載

電影的快樂與哀愁:澳門電影節2015

2015-11-20 09:56

影意志主辦的澳門電影節2015將於11月20日。

澳門電影節統籌人蔡嘉儀接受本報訪問,大談澳門電影生態。
第二屆澳門電影節即將於本周五(11月20日)展開。翻看今年的電影節冊子,看到影意志藝術總監崔允信坦然「去年的票房談不上成功」,卻因一名澳門年輕人為一套 John Cassavetes 的電影所撼動,決定再次放手一搏,選擇台灣電影導演楊德昌及日本昭和時代非常重要的導演成瀨已喜男的經典作品與觀眾分享,以冀帶動小眾電影在澳門的生存空間。
獨立只因為想有選擇
統籌人蔡嘉儀大談去年電影節的經驗所得:「從去年所辦的電影節以及『藝術在社區』活動,我們覺得要跟觀眾打開一套『解讀影像』的對話。」 儘管港澳社會很類近,但電影文化卻極為不同。影意志也發現,把香港舉辦獨立電影節的方式直接搬到澳門是緣木求魚:「澳門是個比較慢熱的城市,跟香港不一樣,至少香港參與電影節或電影觀賞文化累積較長,澳門仍需要一段時間去培養和觀察。據去年(電影節)的觀察,我們認為必須從『電影語言』開始說起,去講述電影的基本,盡量補充澳門觀眾對電影的認知。」蔡嘉儀說。
她又說:「很多人都會問我們什麼是獨立電影?如果要我去定義,我們眼中的獨立就是『抗衡主流工業的獨立』。」港澳地區能夠有多元化的電影觀賞當然高興,卻不難發現,今天連「看電影」的機會成本都大大增加:戲院位置﹑放映時間﹑放映場次﹑票價不由得我們掌握,電影工業者選擇拍非主流電影是一種抗衡,觀眾選擇看非主流電影又何嘗不是?兩者實屬同一陣營,卻未見觀眾積極參戰,原因何在?
數碼時代:製片容易放片難
今時今日是數碼時代,人人手中都有一個鏡頭。從一部攝影機,到一部智慧型手機都能用來製作影片,但蔡嘉儀慨嘆這種「成就」帶來的大災難:「現在人人都說會拍片,側重在機器﹑技術上,少了很多人去看影片,學習當中的語言﹑美學理念;當然,找一個空間給忠於創作的人發表其作品更是難上加難。」 去年在澳門辦電影節吃盡苦頭,要找一個願意播放非主流電影的戲院並不容易,更要想想電影院的風格﹑理念能否與活動配合,簡單一個映後座談會﹑一個宣傳的「易拉架」,甚至電影節的服務台,都非垂手可得,反映澳門業界在推廣電影的經驗仍有待增加。在這樣的電影生態裡,不難想像獨立製作人的作品走向觀眾的路途荊棘滿佈。
「現在發行商很少會願意跟你分帳,當你是獨立製作人,去跟他們聊,希望他們給你放映幾場,對方也只會叫你去租場,而且收足場租,像我們放四小時《牯嶺街》,一場也要支付萬多元,可況是其他人?我們小數人怎樣打破片商壟斷的狀態?」她舉例說。
消費心態談電影 
除了片商的商業考量,主流電影﹑電視劇慣用線性敍事法,對白要淺白易明,結局要完整,避免致招致劣評,令我們養成習慣。這種慣性的影像閱讀,扼殺了很多創作和思考空間。
「現在拍東西那麼容易,我們是否仍要模仿工業電影的方法?」蔡嘉儀提出這個問題,也點出一個重點:我們沒進步,就是在倒退。縱然有更先進﹑更高清的器材,對人們毫無沒有幫助,很大程度落入對畫質﹑音效的高度盲目追求,當一套電影沒有依照「慣性」發展,觀眾便鼓噪。電影製作與欣賞發展失衡,消費主義的觀眾心態重擊小眾電影市場。
「在別人眼中,澳門是一個很發達的城市,就我所觀察,今天的年輕人生活相對地不用太憂慮,也不見得要為養家營營役役地生活。在這個時間充裕﹑不乏資源的地方,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去培養他們對文化藝術的興趣,卻基於種種因素,例如教育問題或資訊渠道的缺乏,以致今天很多年輕人被植入很多消費的資訊,很多時我們從他們創作的作品裡都發現題材與現實生活毫無關連。」
面對這種消費心態﹑創作環境,影意志期望透過舉辦工作坊或電影導賞,從電影手法﹑導演風格,以及影像創作﹑剪接﹑聲音運用等方面去多作引導,填補澳門觀眾的缺乏。「為何那些年代會有新浪潮?為何某些電影會破格出來?其實都很合適現時港澳的電影製作人去了解。」蔡嘉儀道。
望政府維持與藝術團體的合作空間
這次電影節將會在新落成的「戀愛‧電影館」舉行放映,文化局免除場地租用費,蔡嘉儀對於這個安排十分滿意,並就現時文化局的初步構思作正面評價:「這個電影館提供60個座位,規模與歐洲的小戲院類近,希望可以維持其推動人文藝術電影的理念,為本地電影藝術團體去運作,配合整個氛圍去發展,上映更多非主流﹑藝術電影。我也希望本地藝團可善用更多這類型的公共資源。」
澳門影像創作始終在起步階段,蔡嘉儀認為政府在推動文化藝術方面當然仍有期不足之處,但至少站在策劃人的立場而言,政府與團體之間有對話空間,互相為這一塊文化項目討論意見,為澳門電影推廣而努力。
期望是次電影節能為澳門觀眾開拓新的視野,從一套套的經典作品,以及一部部的新製作,增加大眾對影像觀賞的經驗,蘊釀日後本地的電影工業發展。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