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特朗普製造籌碼欲逼中國埋單 黨報:301傷不了中國筋骨
  • 美國務卿表示美國仍願與朝鮮對話
  • 特朗普被指袒護白人至上主義
  • 中美兩軍建首個對話機制 11月首次對話細節待定
  • 印美擬建立外交國防新對話機制
  • 台三大黨要求林全到「立院」報告大停電事件
  • 習近平勉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大學生 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
  • 韓國總統: 將竭盡全力阻止半島發生戰事
  • 國際和平集會紀念抗戰勝利72週年 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祈禱世界和平
  • 新華社評論:安倍回歸的「初衷」應該是「和平發展」
  • 美將啟動對華貿易調查損害中美經貿 商務部強調:堅決捍衛中方合法權益
  • 貴州沿河土家人的脫貧「山字經」
  • 普通民眾科學素養提升爭取「發言權」
  • 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內地港澳青年熱議中央出臺便利性政策措施
  • 蔡英文:司法應貼近人民判決要能看得懂
  • 北韓攻擊關島是否中立 陸:不便回答 美中貿易掛鉤北韓問題 陸:不合適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工作也已啟動
  • 美國政府或對中國發起貿易調查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啟動
  • 北韓搞不定特朗普揮301大刀砍中國 美祭301學者:特朗普欲增加對中籌碼

“悟空”打頭陣 中國空間科學衛星後續將如何?

2015-12-19 05:54
  【中新社甘肅酒泉12月18日電】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1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作為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首發星,它“開了好頭”。記者採訪相關專家獲悉,“悟空”將於2016年3月開始正式巡天,另有3顆科學衛星“蓄勢待發”。
   “發射17秒後程式轉彎,發射790秒後星箭分離,火箭的入軌精度及分離時給衛星提供的姿態都很準確,比原定理論值還要精確。”據空間科學衛星工程常務副總指揮、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介紹,發射階段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談及接下來衛星的關鍵節點,吳季說,“衛星入軌以後首先是確定姿態及各單機加電,預計從本月20號以後陸續是載荷加電、高壓加電。一直到明年3月份都是做在軌測試及載荷測試標定,3月以後進入巡天觀測段”。
   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補充說,長時間測試是因為“悟空”整體結構複雜,共包含近8萬路電子學信號通道。如果一切順利,衛星將在發射一周後產生資料,發射半年至一年後有望發佈首批科學成果。
   除了“悟空”,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的其餘在研衛星進展如何?吳季說,按照計畫將在2016年發射3顆科學衛星。首先是擬在4月左右發射“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該星旨在利用返回式衛星技術,推動空間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發展,“‘實踐十號’上有19個科學實驗,其中一半是生命科學實驗,另外一半是物理和材料科學”。其次是7月左右發射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實現衛星與地面之間量子保密通信試驗,“把地面的部分成果拿到天上去做試驗,將在基礎物理方面有所突破”。再次是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將研究黑洞的性質及極端條件下的物理規律。
   據統計,全球總共有5000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專案,中國只占100項左右,中國的空間科學研究嚴重依賴對他國公開資料的二次分析,年均投入也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歐洲空間局等相差甚遠。2014年由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對世界空間科技力量進行對比調查顯示,美國為95分,中國僅為48分(滿分為100分)。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技術顧問顧逸東指出,如果在空間科學上沒有被國際同行公認的重大成就,與航太大國的地位完全不相稱。而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相當於一條“跑道”,中國空間科學終於可以奮起直追。
   在“悟空”成功發射後,《自然》雜誌刊文指出,“這是中國接下來一系列專注於科學發現的太空任務的第一棒,代表著中國空間科學時代的開始”。
   不過,空間科學先導專項批准的衛星計畫僅是針對“十二五”,如今科學家再度面臨需要爭取國家經費支援的局面。“明年將對發射的科學衛星進行總結,特別是對暗物質衛星所獲科學成果進行評估。在此期間也將通過中國科學院申請‘十三五’的經費。”吳季說。
   中國科學院重大任務局局長王越超表示,中科院做“十三五”規劃時針對空間科學領域做了比較充分的部署,比如成立空間科學創新研究院,集中院所科研力量來攻關。“目前中國真正用於支撐基礎前沿探索的科學衛星還很少,特別需要加強空間科學系列衛星計畫,在國際科學前沿佔有一席之地。”
 

新華澳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