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舞台重演社會悲劇 望警醒人心——專訪《怪獸們》
  • 戀愛電影館營運再易手 對比兩次承投、交接
  • 戀愛電影館轉由拍板營運 9月9日首輪電影放映
  • 【特約刊登】金馬導演關錦鵬蔡崇隆 9月亮相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 【特約刊登】書寫東南亞的攝影軌跡——淺談《東南亞攝影概論》
  • 由創作,到分享——專訪展覽「做書『碌士』A to Z」
  • 笑種種無常——專訪《荔枝英雄傳》
  • 靈光中捉緊片刻真實──專訪孔慶輝談創作
  • 建築專題影展「大銀幕上的建築美學」於戀愛電影館開幕
  • 已故藝術家李銳奮散文集《意猶未盡》出版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貮」: 生命的姿態——Rusty Fox的《Nocturnal》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 壹」:當下的命題
  • 【特約刊登】談法蘭克「當下的真實性」——訪《西哈諾》劇組
  • 【特約刊登】打破演員及觀眾的慣性——專訪《西哈諾》導演Franck Dimech
  • 【來稿】澳門影像作品的女性新勢力
  • 疫後延續線上交流 讓多元盛放
  • 點亮自己,照耀他人——專訪「遊戲的火花 | 玩轉線上劇場遊戲」課程
  • 共融藝術.心之所向 ——專訪表演課程「心之飛人」
  • 生命的最後一剎,誰可作主?——專訪論壇劇場《喺度簽個名》
  • 乘一趟廟船,航向千年後的記載

京都的顏色

2016-01-05 14:51

日本京都

日本京都

日本京都

日本京都

日本京都

日本京都

日本京都
錯過了紅葉的季節,而白雪還未降落,我來到京都的時候正是京都最樸實的時候。12月尾的冬日,落葉已枯,寒枝蕭瑟,唯有街邊銀杏還用暖暖的亮黃色迎接我。
京都是古城,被寺廟古剎包圍。我尤其喜歡的是天龍寺、龍安寺和銀閣寺。這些寺廟多有灰白色的枯山水,透露禪意;多種松,還保持著墨綠的生命;一般有水池,靜謐如鏡,也養錦鯉,但並沒有我們熟悉的那種擁擠和鮮豔的場景;最被寶貝的是那地面的厚苔,不可以踩踏,空氣又清,綠茸茸遍布了寺廟的泥地,泛著古意(青苔是空氣清新的指標,本來最普遍的植物不知何時在我們身邊慢慢消失,而京都的寺廟古剎卻保留了幾百年的青苔,令人感動)。行人只可以行走在用小碎白石鋪就的路面上,沙沙沙,聽到的都是腳步的聲音,這是不是也是一種修行?要進入寺廟建築,必除鞋,光腳踩在年老的木地板上,試圖窺探古人的生活。圍廊和榻榻米,維持著最初的模樣,修舊如舊在日本讓時光凝固,我就彷彿進入了時光的隧道,找到了心中的唐宋。遊人雖不少,進入這些古寺,也多不喧嘩,環境會打磨人的心靈,這是真的。紅葉還在的時候,想必一定美麗無比,而眼前的枯山瘦水,也別有一種味道。
京都的古寺,帶給我心靈久違了的寧靜,而走訪供奉雷神、五谷丰登之神、水神、狐仙等眾神的神社則有另外獨特的感受。神社和寺廟一樣,也多古樸靜美,但韻味不同。以下鴨神社為例,走過絕美的晚楓石路,到達橘紅色的「鳥居」,便進入了神的地界。可以求健康、保平安、安胎,非常接近中國的拜神祈福,和寺廟想比,我會覺得神社要「世俗」一些,提供人的內心比較直接的寄託。
古剎神社自是京都的亮點,而租一輛單車,跟京都的市民們一起遊走街頭,也是 必不可少的節目。大學在杭州,單車代步,常踩去西湖邊散步,可是聽說杭州的汽車越來越多,單車道漸漸在向停車位讓步,真是可惜。踩單車在京都,是相當自在的,到處都有專門的單車停車位,單車徑也很完善,就算沒有單車徑的地方,踩上行人道也可以。京都對單車很寬容,也讓我這個愛騎車的人找到了知音。
行走在京都的街頭,會發現顏色是質樸的。建築物灰的白的,少用鮮豔的顏色;就連商店的招牌也十分內斂,絕不會在京都的街頭看到大型艷麗充滿物慾的廣告牌;哪怕人流繁華的商業區如河原町,聖誕燈飾的熱鬧也還是在一個很節制的狀態。最讓人驚嘆的還是黑夜。冬天的日本黑夜來得早,我騎車回郊區的青年旅舍,開得十分昏暗的街燈,讓我找到了久違的夜——那種靜謐的、對黑有一點點恐懼的原始感受。這種感受在清水寺的地下道十分明顯,全黑的地下,伸手不見五指,是現代人快要遺忘的感覺。
黑夜真的必須點亮嗎?黑色的陰翳本身不是一種美嗎?法國攝影師 Thierry Cohen 為了呈現出沒有光污染的世界,製作出《Darkened Cities》系列城市照片。黑色的城市,凸現出星空的璀璨,那種美,人工燈光始終無法達到的距離。拼命照亮城市的舉動,是不是就是為了掩飾人對黑暗的恐懼呢?可是恐懼,卻是為了生存而進化出來的呀。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