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特朗普製造籌碼欲逼中國埋單 黨報:301傷不了中國筋骨
  • 美國務卿表示美國仍願與朝鮮對話
  • 特朗普被指袒護白人至上主義
  • 中美兩軍建首個對話機制 11月首次對話細節待定
  • 印美擬建立外交國防新對話機制
  • 台三大黨要求林全到「立院」報告大停電事件
  • 習近平勉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大學生 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
  • 韓國總統: 將竭盡全力阻止半島發生戰事
  • 國際和平集會紀念抗戰勝利72週年 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祈禱世界和平
  • 新華社評論:安倍回歸的「初衷」應該是「和平發展」
  • 美將啟動對華貿易調查損害中美經貿 商務部強調:堅決捍衛中方合法權益
  • 貴州沿河土家人的脫貧「山字經」
  • 普通民眾科學素養提升爭取「發言權」
  • 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內地港澳青年熱議中央出臺便利性政策措施
  • 蔡英文:司法應貼近人民判決要能看得懂
  • 北韓攻擊關島是否中立 陸:不便回答 美中貿易掛鉤北韓問題 陸:不合適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工作也已啟動
  • 美國政府或對中國發起貿易調查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啟動
  • 北韓搞不定特朗普揮301大刀砍中國 美祭301學者:特朗普欲增加對中籌碼

解讀201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為何空缺

2016-01-09 04:56
  【中新社北京1月8日電】備受矚目的201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繼2004年後再度空缺,引起熱議。記者採訪相關專家,探詢“空缺”緣由。
   根據1999年頒佈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國家最高科技獎每年評審一次,每次授予不超過兩名科技成就卓著、社會貢獻巨大的個人。該獎須報請國家主席簽署,並由國家主席頒發榮譽證書和高額獎金。
   《條例》明確指出,國家最高科技獎授予兩類科技工作者。其一是“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其二是“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
   該獎項於2000年正式設立至今,共有25位科學家獲此殊榮,其中包括“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漢字雷射排版系統創始人王選、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程開甲等。
   2004年,國家最高科技獎曾首次出現空缺,當時引發了“難道中國現在已經找不出像樣的大科學家了嗎?”等類似爭論。但在負責評審具體事宜的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的有關負責人看來,“空缺”僅是嚴格執行評選流程的客觀結果。
   記者注意到,本次國家最高科技獎空缺,與評選流程的兩點最為密切相關:一是須有相關機構和專家推薦,二是得票須超過三分之二。
   國家最高科技獎採取推薦制,有資格推薦2015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的機構和專家共有130多個。換言之,如果沒有被這些機構或專家推薦,便註定“無緣”獎項。
   在傳出“空缺”的消息後,不少人會想到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國家科技獎勵辦負責人向記者確認,此次屠呦呦並未獲得推薦。記者也注意到,2015年度國家科技獎的推薦工作的截止日期是2014年12月15日。
   該負責人表示,未被推薦並不意味著否定科學家的功績,“無論是青蒿素研究成果所獲的‘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全國十大科技成就獎’,還是屠呦呦先生獲獎後中國領導人發去賀信,都是對她給予了充分肯定”。該負責人說,這次未被推薦並不意味著“以後就不可以再參與評審”。
   記者瞭解到,本屆共有9名候選人被推薦,有3位候選人進入最後一輪投票。“但是三人的票數均未達到三分之二。”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的負責人說,根據規定,採取記名投票表決方式進行評審,獲獎人選應必須由到會委員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數(含三分之二)通過。“有的候選人只差一兩票。他們都比較優秀,只是大家也許覺得距離最高科技獎還有些差距,可以再過一段時間。
  面對這份“空缺”,也有一些科學家表達了遺憾。一位國家技術發明獎獲獎者說,國家最高科技獎實為向公眾介紹辛勤工作的科學家的最好形式。還有科學家對記者表示,除了政府評獎,也應逐漸實現學術共同體內部同行評價的獎勵機制。
   “空缺並不意味著沒有。對任何重要的創新性成果,還是能夠提煉出幾位有卓越貢獻的個人。”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代表潘建偉對記者說,希望評選流程不斷改進,“能夠及早把各領域的科學突破納入獎勵”。他認為在物理和生物科學領域的中國科學家將更多地獲得國際認可。
   中國的科技獎勵改革正在探索中前行。一方面,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五大獎項將全部採用推薦提名制。另一方面,繼續強化獎勵的榮譽性和對人的激勵,突出對重大科技貢獻、優秀創新團隊和青年人才的激勵。
 

新華澳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