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粵港澳環保建設總會參展MIECF
  • 熵創科技參展MIECF 充電機器人Mololo亮相
  • 送25萬份好禮吸引國際客 擴客源促旅遊經濟健康發展
  • 把握「個人遊」擴容機遇振經濟 業界倡善用直航優勢拓客源
  • 宏益集團推動綠色出行 力踐雙碳目標
  • 澳門中樂團《樂萌芽》校園音樂會舉行
  • 大橋澳門邊檢大樓商用空間 當局正開展招標前期工作
  • 博職之家去年收逾230求助 涉心理情緒問題呈上升趨勢
  • 世界非遺+科技賦能 紅線女展覽慶祝澳門回歸25周年
  • 「地球一小時」點亮可持續未來 雅辰酒店集團旗下澳門酒店齊熄燈
  • 料復活節清明節訪澳旅客主力不同 文綺華冀兩假期日均十萬旅客
  • 一連四日設逾230個攤位 香港工展會下周五本澳揭幕
  • 助行業數字化轉型 動脈智能物管平台上線
  • 公務員公積金去年底增至318億 投資加回贈收益共約41億元
  • 新中圖首期工程七公司入標 造價介乎6,978萬至8,998萬
  • 產學研線上配對平台 成功配對54組科研項目
  • 體育界:全運會助澳多元發展 冀爭取受歡迎項目在澳舉辦
  • 經濟學會:澳經濟指標勝預期 料次季景氣或輕微「偏熱」
  • 打造「體育之城」正當其時 學者籲發展體育產業促經濟多元
  • 旅遊+文創跨界融合展現澳門魅力 2024寵生活周末市集開幕

市民聲稱北區一街市「中招」 沉寂多月再爆「注膠蝦」疑雲

2016-01-11 07:00

有市民聲稱,買到懷疑「注膠蝦」,流出質地呈大菜糕狀膠狀物體,大過一毫硬幣。(讀者馮先生提供圖片) 冰鮮蝦體內流出的手指尾大小膠狀物體,翌日已溶化成一張半透明狀薄紙。(讀者馮先生提供圖片)  

馮先生特別選購價格最便宜的冰鮮蝦,以防買到「注膠蝦」。(劉凱輝攝)  

馮先生特別選購價格最便宜的冰鮮蝦,以防買到「注膠蝦」。(劉凱輝攝)  
沉寂多月的「注膠蝦」疑雲,近日有新發展,市民馮先生昨日向本報聲稱,一周前在街市海鮮檔買冰鮮蝦回家後,在清洗過程中,驚見流出質地呈大菜糕狀不知名物體,疑買到「注膠蝦」。民署回應事件時,呼籲市民應直接將懷疑問題食品,交由食品安全中心專業人士化驗,以作跟進調查並追蹤食品源頭。

任職公務員的馮先生受訪稱, 懷疑「注膠蝦」購自北區一個街市,並選擇街市最多人光顧的海鮮檔光顧,由於從新聞得悉,貴價蝦由於利潤問題,最易被「落手腳」,所以當日從過百元、95元和45元三種價格中,選擇花45元買入一斤冰鮮蝦,約有15隻。

經常到街市買餸的馮生表示,該批冰鮮蝦「大大隻」,自覺應值70至80元一斤,詎料,在回家清洗程中,其中一隻蝦,竟流出手指尾大小的膠狀物體,當場被嚇了一跳:「原來真係有注膠蝦」。

他稱,由於清洗乾淨煮熟後,該批冰鮮蝦已全數進食,有感無甚損失;相信「注膠」涉源頭供應,與海鮮檔無關,故並無向民署食安中心報案和追究海鮮檔。

另外,他事後從同事口中,亦得悉有人在其他街市亦曾「中招」,疑買到「注膠蝦」,故現時買蝦都會用手觸摸蝦腸部位,看看有否變硬或打開蝦頭查看,有否被注膠。

記者昨午曾接觸事發海鮮檔負責人,對方堅稱無對冰鮮蝦等海鮮,進行任何加工,都是從批發入貨後,直接賣給市民。有海鮮檔主就質疑,「注膠蝦」利潤不見太多,但不排除不法商人或對貴價蝦「下手」,故政府應加強監管食品安全。

籲問題食品可交化驗 民署去年驗蝦無異樣

民政總署昨日接受本報查詢表示,市民如對食品安全有任何疑問,可聯絡民署食品安全中心和服務站,針對今次懷疑「注膠蝦」事件,民署呼籲市民,應直接將懷疑問題食品,交由民署安排專業人士化驗,待化驗結果後再跟進,並查出食品源頭。發言人表示,過去幾個月,並無收到市民投訴,懷疑買到「注膠蝦」。

「注膠蝦」事件曾鬧得沸沸揚揚,民署去年10月公布,抽驗本澳多個街市蝦類樣本後,發現並無被注入食用明膠或工業用膠,亦沒有發現有害物質(重金屬),料「注膠蝦」屬虛驚一場。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