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美國擔心蔡英文會成為「陳水扁第二」?

2016-01-16 05:27
   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和第九屆「立委」選舉,將於今日投票。由於蔡英文與其他兩位候選人的民調差距拉開得太大,就像一場籃球賽,其中一隊投籃得分連連,賽情並非呈現你爭我奪的拉鋸狀態,賽果早就知曉,沒有什麼看頭那樣,因而今次的選情頗為冷場,激發不出熱情,將會是自一九九六年實行「總統」直選以來,投票率最低的一次,可能只有七成,甚至還會像「九合一」選舉那樣低至百分之六十八。倘此,就將充分反映相當多的國民黨支持者沒有出來投票,這對國民黨的「總統」和「立委」選情更為不利,並形成惡性循環的怪圈。
  正因為如此,美國國務院對今次台灣大選的態度十分冷靜,不象四年前那樣,當蔡英文的民調飆升,眼看就要超越馬英九之時,就採取措施暗中偏幫馬英九。不但是重申美國堅守「一個中國」政策,呼籲台灣各種政治勢力承認「九二共識」,而且還向馬政府送出「大禮」,宣布將「中華民國護照」列入免簽證入境的候選名單。而是「保持中立」,沒有表態支持任何一方。
  美國國務院今次的這種態度,可能是出於以下的兩個重要原因:其一,美國不可能公開表達違背「民主政制普世價值」相悖的言論。實際上,「政黨輪替」在美國的眼中,是屬於民主政制的「普世價值」,而美國總統選舉的實況也基本上實踐了這個理論。當然,最佳的「輪替」間隔時間,是每一政黨執政兩任,因為只有一任,來不及實施執政黨的競選綱領;倘超過兩任,則容易滋生腐敗,或政策變得保守僵化。而四年前,馬英九還只是剛一任,未到政黨輪替的適當時間,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馬英九的兩岸及台美政策,符合美國的利益價值,因而美國必須予以力挺;現在是馬英九即將完成兩屆任期,要落實「政黨輪替」的「普世價值」正是「遲唔會遲,早唔會早,時間咁咁好」。儘管美國未必認同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但「普世價值」至高無上,佔有道德高地,因而兩岸政策只能是擺在較低的位階。但也正因為美國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仍然存有疑慮,因而並沒有按照落實「普世價值」的應有作為,公開表態支持蔡英文,因而與四年前公開支持馬英九相比,形成了強烈的差異。
  其二、儘管從心底裡說,美國更為認同朱立倫是其在台灣地區的「代理人」,實際上幾年前《維基解密》公佈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致國務院的密電,就將朱立倫列為重點保護對象。但是,在這次大選中,朱立倫卻是「爛泥扶不上壁」,即使不顧「政黨輪替普世價值」,要幫他也使不上力。美國今後反而要與篤定當選的蔡英文打交道,為避免鬧僵氣氛,也不可像四年前支持馬英九那樣力挺朱立倫。
  但這並不等於華府不關注台灣地區的這次大選。相反,是高度地關注,在美國派出的「二零一六台灣大選國際觀選團」中,首次有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的處長,而且更是「出動」了兩位,司徒文和楊甦棣。另外,還有多位美國前涉台高官以個人名義在台灣觀選。
  司徒文、楊甦棣參加「觀選團」的活動,無論是奉美國國務院的指令(或默許),還是自發參與,都因為這是「首次」,因而就是一個強烈的信號。不過,又似是刻意要擺出一副「中立」的樣子,親民進黨和親國民黨各一人,而四年前公開「挺馬」的包道格則不在其中。
  實際上,司徒文的態度較為偏向國民黨。因而在他退休後,馬英九為了讓他有個安身之所,專門為他度身訂做地成立了清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並禮聘他出任首任主任暨終身教授。現在更「高升」為清華大學副校長,負責清大的全球事務。而楊蘇棣在出任美國在台協會臺北辦事處副主任期間,支持陳水扁參選「總統」,從而發生了「政黨輪替」。因此在他離任時,陳水扁就向這位「親愛的朋友」頒贈大綬景星勳章,這是臺灣當局與美國「斷交」後,二十二年來第一次贈勳予「AIT」的官員。而在二零零六年三月三日,他在赴台就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主任之前,在華府舉行記者會表示,他在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時就認識「陳總統」,他稱陳水扁為「我親愛的朋友」,他很期待會見陳水扁和其他的朋友。
  如果說,司徒文、楊甦棣到台灣觀選,還只是「民間活動」的話,那麼,美國國務院前日宣布,在台灣大選後,副國務卿布林肯將前往北京,會晤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美國前副國務卿伯恩斯將前往台北,會晤馬英九、「總統」當選人等,這種雙管齊下穩定台海情勢的作為,就是正式的官方活動了。
  在這裡,美國還是堅守「一個中國」政策的。因為派往北京的,是現任的副國務卿,這體現了中美兩國的正常邦交關係。而派往台北的,卻是已卸任的前副國務卿。雖然官職相等,但後者已經離開官場,當然符合美國與台灣之間沒有「外交」關係的現狀,及美國必須遵守三個《中美聯合公約》,但又得執行《與台灣關係法》的矛盾尷尬境地。
  另一邊廂,在台灣大選前兩日的美國國務院例行吹風會上,發言人科比評論台灣選舉時口誤,稱台灣是一個「國家」,遭到美國記者的質疑。科比在與若干記者的口舌交鋒中連忙更正:「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任何變化」,並連說了三遍:「一個中國、一個中國、一個中國。」由此可見,美國對一個中國政策,還是小心謹慎。
  實際上,在台海政策上不容有失,美國曾有慘痛的教訓。陳水扁當初也曾向美國交心,並答應「四不」:不宣布「獨立」,不更改「國號」,不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並在李登輝建議下加上「一沒有」: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但後來,陳水扁的所作所為,卻是令美國深惡痛絕,採取了各種措施壓抑陳水扁的「台獨」分裂行為,並為他度身定做了一頂「麻煩製造者」的大帽子。
  現在,美國擔心蔡英文也將重蹈陳水扁的覆轍,先是「拍曬心口掛保證」,但在當選並走馬上任之後,抵擋不住「獨派」的壓力,甚至就是自己「獨派」真面目的大暴露,而與陳水扁一樣,成為新的「麻煩製造者」。因此,美國要透過上述的種種方式,凸顯兩岸問題的重要性,讓新當選的「總統」知道輕忽不得,以確保兩岸目前的和平現況,不會因政黨輪替而有任何改變。
    美國的台海政策,是一個中國,不統不獨,維護現狀,和平解決。「統」,固然不行,因為將令解放軍突破太平洋第一島鏈,而且兩岸四地的經濟實力相加,很快就超越美國。「獨」,更是要不得,除了將會引發戰爭,將美國「拖落水」之外,也違背三個《中美聯合公約》的精神。儘管美國現在要重返亞太,但重心仍在歐洲和中東。在爆發了「伊斯蘭國」,還有朝核、反恐等重大問題,不想再燒多一個火頭。何況,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務理事國,美國在充當國際警察時,必須得到中國的支持,即使不投贊成票,至少也不要投反對票,那怕是棄權票,也是好的。既然如此,就必須「盯緊」蔡英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