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舞台重演社會悲劇 望警醒人心——專訪《怪獸們》
  • 戀愛電影館營運再易手 對比兩次承投、交接
  • 戀愛電影館轉由拍板營運 9月9日首輪電影放映
  • 【特約刊登】金馬導演關錦鵬蔡崇隆 9月亮相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 【特約刊登】書寫東南亞的攝影軌跡——淺談《東南亞攝影概論》
  • 由創作,到分享——專訪展覽「做書『碌士』A to Z」
  • 笑種種無常——專訪《荔枝英雄傳》
  • 靈光中捉緊片刻真實──專訪孔慶輝談創作
  • 建築專題影展「大銀幕上的建築美學」於戀愛電影館開幕
  • 已故藝術家李銳奮散文集《意猶未盡》出版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貮」: 生命的姿態——Rusty Fox的《Nocturnal》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 壹」:當下的命題
  • 【特約刊登】談法蘭克「當下的真實性」——訪《西哈諾》劇組
  • 【特約刊登】打破演員及觀眾的慣性——專訪《西哈諾》導演Franck Dimech
  • 【來稿】澳門影像作品的女性新勢力
  • 疫後延續線上交流 讓多元盛放
  • 點亮自己,照耀他人——專訪「遊戲的火花 | 玩轉線上劇場遊戲」課程
  • 共融藝術.心之所向 ——專訪表演課程「心之飛人」
  • 生命的最後一剎,誰可作主?——專訪論壇劇場《喺度簽個名》
  • 乘一趟廟船,航向千年後的記載

《烈火》— 從書店負責人被失蹤說起

2016-01-19 15:15

( fahrenheit 451 poster )

Fahrenheit 451 (1966) Francois_Truffaut
因為出版和售賣大陸政治禁書,香港銅鑼灣書店的五位負責人相繼被大陸公安暗地裡擄走,接著那位零票當選的吳乜嘢星在議會散播謠言,說他們坐洗頭艇偷渡到大陸嫖妓而被公安抓捕,而中共喉舌《環球時報》更說「強力部門通常都有規避法律讓一個被調查者進行配合的辦法」,此等打壓出版自由的恐怖且荒謬事情,讓我想起去年十一月在香港藝術中心觀看的《烈火》(原名:Fahrenheit 451)。
《烈火》由法國新浪潮導演杜魯福於1966年拍攝,故事發生在未來的極權社會,消防員的工作不是救火,而是放火燒書,因為極權政府嚴禁人民閱讀,當發現有人在家中藏有書籍,消防員便隨即上門抄家,把所有書本沒收,再一把火把書籍燒毀,偷偷閱讀的人民更會被抓進監牢,實行「焚書坑儒」又或是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於是絕大部份人民都不再閱讀,漸漸對文字也失去興趣,只沉醉於反智的無聊圖片和電視節目,漸漸也喪失思考能力,政府說甚麼他們就信甚麼。
片中的男主角是一位快將升職的消防員,他後來受到一位鄰居女孩影響,開始偷偷地揭開書本,閱讀有生以來的第一本書《塊肉餘生記》(David Copperfield),更漸漸對閱讀產生興趣,但卻被老婆暗中舉報,他被上級強迫親手放火焚燒自己喜愛的書本,但他選擇反抗,最後成了通輯犯,他逃到一處聚居了很多愛書人的偏僻森林,但由於藏書始終是重罪,所以這森林也同樣沒有實體書,但卻有「人肉」書本,皆因這裡的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每個人對文學鉅著都非常熟稔,可以整本文學作品從頭到尾背誦出來,他們正是在極權統治下努力把文學和知識保存下來,用口述背誦方式傳給下一代,薪火相傳下去。
閱讀可培養獨立思考,然而《烈火》的極權政府就是不想人民有獨立批判的思考能力,他們希望人民思想一致,沒有反對聲音和和諧諧地做個愚民,這就方便管治,更方便任意妄為利益輸送,於是便嚴禁人民接觸書本,更把所有書籍燒毀,實行把人民的思考能力消滅於萌芽階段。
這部電影就像影射某些獨裁國家政府,雖然他們還未至於完全禁止人民閱讀,但卻過濾了很多書本,對倡儀西方民主自由思想,以及關於政府曾犯下殺害人民罪行等等對政權不利的書本都一律禁止出版、售賣和入口,人民可准許看的書,都沒有丁點政治敏感成份。如果禁書是在境外出版,而境外的政府官員又會為了個人仕途及利益而出賣人民的話,獨裁國家政權便會派秘密警察跨境擄走那些出版禁書的人,以防止他們的壞事印成書本流進國內,香港銅鑼灣書店五位負責人的「被失蹤」事件,大概也是這樣吧。
不過,雖則今天我們澳門人可以閱讀任何包括大陸禁書等等的書籍,但整個社會嚴重缺乏閱讀風氣,你在公園拿著書在閱讀,可能會被途人視作怪獸或扮哂嘢的文青,在銀行排隊、在輪籌等候換領證件或等候交稅、又或坐船去香港的途中,都鮮少見有人在趁此空檔時間閱讀,只會見他們低頭打機,低頭欣賞社交網站的吃喝玩樂照片,你或許會駁斥,低頭不一定是打機,可能是在閱讀手機裡的網絡文章,當然,有不少時事及藝術評論的網絡文章是很值得閱讀,但單是閱讀這類文章是不夠的,不夠的原因,因為它們未夠「經典」,但一本經典的書,或有可能成為經典的書,作者都花了很多時間和心力去寫,每一個句子,每一個文字,都經過作者深思熟慮才下筆,整本書都是作者的靈魂,帶領讀者進入無止境的思考空間。
對於一個官商勾結,貪污腐化的社會,政府其實樂於見到人民不愛閱讀,因為閱讀能培養個人思考能力,不愛閱讀也讓人漸漸慣性不愛動腦筋深究思考社會問題,加上每天都被沒營養的師奶劇、和諧的「CCTV式」新聞餵飽,新聞說書店五條友坐洗頭艇偷渡去大陸嫖妓,大家就信以為真,政府說大部份民意都贊成把愛都整幢拆掉,大家就深信不疑,不去思考,this city就真的很快dying了!
趁現在還尚算有出版自由(可能快將沒有了),請多多閱讀吧!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