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學校生參演灣區戲劇節
  • 聖德蘭科普“童”樂寓學於樂
  • 理大展學生六十國畫作品
  • 理大通訊研究登國際學刊
  • 勞校學生認識社服機構
  • 聖羅撒中校慶聚餐歡欣熱鬧
  • 城大《葡語國家瞭望》新書首發
  • 中德訪杭姐妹校交流教學
  • Apple Never Falls Far from the Tree——有其父必有其子
  • 澳大訪澳洲高校簽合作協議
  • 同善堂托所申請七成六中籤
  • 善明托所抽籤收百二幼兒
  • 英國化學奧賽澳生獲佳績
  • 工聯托所抽籤近千四人報名
  • 各界:用實際行動護國安
  • 瓊澳餐飲業交流促合作
  • 保育人士倡龍環開閘降水位
  • 女長者疑路環墮樓亡
  • 今驟雨雷暴或水浸
  • 新聞特搜

為青年共營積極向上環境

2016-03-13 06:30

    為青年共營積極向上環境

    “少年不識愁滋味”,但見鄰埠近日接二連三有學生自殺,當代青少看似識盡,但以輕生為代價,怎一個愁字了得。審視澳門,萬幸近兩年學生自殺率為零,惟以各種自殘方式換取關注的少男少女大有人在。根據香港一四年公佈的“亞洲青年快樂指數”調查顯示,在十個亞洲國家和地區中,澳門青年的快樂指數包尾,澳青最不快樂?

    中學生是社會的未來主人翁,理應積極開朗,對人生充滿憧憬,充滿希望,奈何綜觀全球現象,越發達富裕的地區,人的抗逆能力越低,自殺比率越高。年輕人情緒壓力問題已成了社會計時炸彈,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學聯去年公佈的“澳門中學生抗逆力調查”顯示,半數受訪者最近半年遭遇過較大逆境,三分一受訪者的逆境主要來自學業;其他逆境困擾來自家人相處、朋友相處和生涯發展問題的受訪者分別有一成多。調查又發現,四成多受訪者心平氣和面對壓力,約三成受訪者化壓力為動力,但有百分之六點四受訪者想通過暴力發洩,百分之四點一的受訪者在逆境下想自殺。

    上一輩或會認為,本澳青年不快樂,在於抗逆能力弱。過往經濟條件差,人們習慣吃苦,積極生活。但當今社會,不少青年人由畢業到投身社會工作後,仍與父母同住,生活自理能力差,根本沒有吃過多少苦頭。“難得少年窮”,吃苦這件事,自幼開始習得,長大後才有吃苦能力。年輕時沒吃過苦,長大了就不願意吃,甚至可能出現一吃苦,不如死了算的想法。

    時代改變,大部分青年人雖然沒有經歷苦日子,背負的壓力卻不比過往少,尤其是家庭、學業問題較為突出。當今社會的婚戀、家庭價值觀與過往大相逕庭,家庭狀況越趨複雜,閃婚、閃離、再婚、再離,任性不負責任的父母、不完整的家庭經歷,均會對子女造成極大影響。再者,社會競爭激烈,鼓吹精英教育,父母擔心子女輸在起跑線,自幼就要子女練就“十八般武藝”,每天學習及操練時數甚至比打工仔工時更長。父母的過度期望令學生對自己要求過高,缺乏壓力排解及疏導者,容易走入死胡同。

    媒體不慎處理自殺的報道或產生模仿效應,誘使更多人選擇以自殺來解決問題,這是傳播學的論點。但更值得留意的是,近年網絡社交平台普及,尤其是青年人整個人生成長階段基本上與網絡共生,年輕人依賴網絡吸收新聞、攫取資訊,很容易不經意間被動式被植入各種訊息。缺乏監管、鮮有處理自殺新聞經驗的自媒體、網媒、資訊的網絡分享平台等載體,甚至社交網絡上的朋友一旦轉載自殺相關的新聞,隨時對有自殺傾向的人士造成洗版式提醒,威力之大,不容忽視。

    解鈴還需繫鈴人,社會在嘆息、責備年輕一代抗逆力差,動不動以死解決問題的同時,有否反思我們為下一代創造了一個怎樣的環境?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