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指許多學生家長因子女遭欺凌求助 謝誓宏促多方合作共遏校園欺凌
  • 僅討論約20分鐘 樓市全面撤辣法案獲立法會29票支持「緊急」通過 公佈後翌日生效
  • 今日起 申請人可經電子申請系統查詢長者公寓申請結果
  • 4名小學生涉多次辱罵及襲擊一名女長者 司警局:未成年人犯罪須負法律責任
  • 議員籲以「人才引進」留住在澳就讀的外地大學生 賀一誠:現時符合要求不足兩百人
  • 賀一誠:本澳很多自殺個案涉及中學生及長者
  • 中央已批外籍家傭可到「新街坊」工作 賀一誠:暫未有申請
  • 議員促發展總部經濟 賀一誠著議員認識「經濟形勢」須先待本澳經濟回復
  • 賀一誠:祐漢新村舊區重整今年開展 順利樓首開工
  • 賀一誠:馬會地段需五至十年發展多功能場地 不興建住宅或賭場
  • 兩幅行賄歐文龍土地被判澳門特區 林偉夫婦不服上訴 終院維持原判
  • 鄭新聰:在維護國安問題上 只有「一國」之責 沒有「兩制」之分
  • 賀一誠:特區維護國家安全體系持續健全
  • 長者公寓首階段申請單位增至1,500多個 首三年使用費八折 預計首批759個單位今年第四季入住
  • 台灣保育團體籲人人以力所能及方式傳遞保育中華白海豚、珍惜海洋的訊息
  • 台灣保育團體籲人人應力所能及 傳遞保育中華白海豚、珍惜海洋訊息
  • 指填海造陸破壞大 保育團體批政府為建「生態島」寧填海也不建廢料篩選設施
  • 羅立文:「生態島」未有結論
  • 由特區政府選名「澳門大橋」可代表澳門 羅立文:「生態島」未有結論
  • 本月初路環一名「少年」高處墮下死亡 教青局未發稿 未回應是否學生身份

發現新兒童──蒙特梭利教學相長的歷程

2016-03-29 18:05

語言練習

日常生活練習–社會行為–合作佈置環境

文化活動

感官練習–紅棒

數學練習–銀行遊戲(千位數運算活動)
七年前與太太雙雙辭退了中學教職,帶同一歲的大兒子遠赴英國進修蒙特梭利的教育方法,離開安舒的生活重新踏上改變生命的學習之路,現在,第二個孩子剛滿三歲,我倆都成為具有國際蒙特梭利專業認證的導師,開設了自己的教育機構,且在這個領域的教育工作累積了相當的經驗,回想這些日子的「壯舉」猶像昨天發生一樣,情景歷歷在目。
當初出外進修的抉擇,表面上看來純粹是為了照顧和教導自己的孩子,但實際上這是我倆對現行教育體制失卻信心的反映。身為這個教育體制的前線工作者,我倆不為那些少得可憐的成功例子所眩目,因為光暈底下的陰霾更令人關注。每次當兩夫妻去討論一些學習能力與人格發展出現問題的年青人時,我倆幾乎可以從他們身邊的照顧者找出了答案,而他們身上日積月累的問題,與他們的成長經歷不無關係。
蒙特梭利博士發現孩子的成長法則是從研究心智出現問題的不同階段的人類開始,整個的過程裡面,若果不是具備學識慧眼、充滿仁愛、心思細密的人,不可能在那個完全忽略兒童的時代裡,發現這片存在人類心靈已久的新大陸。她在不斷的探尋、研究和發現裡逐漸掌握了人類早期成長的規律,並提出有關幼兒成長的「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理論,這些理論到目前為止仍然可以從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種族的孩子身上看到。她經已為我們找到了幫助孩子成長的方法,接下來就是成人怎樣去預備自己以配合兒童發展的需要,而這種預備正正是實踐起來的最關鍵的地方。
蒙特梭利曾經在自己的著作裡多次提出「成人是兒童成長的最大阻礙」、「成人對兒童都有偏見」的論調,這些都是對那些在孩子面前自認滿有學識和生活經驗的成人的一種提醒,因為時代的不斷進步,全球化的影響下教育發展走向多元化,我們過去接受過的教育方式或根植在內心的兒童印象,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成人唯有抱持謙卑的心,以一個學習者的心態去了解這個新世界的兒童。我常常會在家長課堂裡問父母們一個問題:「成為父母的同時我們是否就具備了教導小孩子的能力和學問?」在場的父母都是暗自的否定,個人很好奇,既然我們都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為甚麼我們普遍的父母、照顧者,甚至乎是老師,在沒有學習過較為系統的教養和引導方法,就去照顧對心靈存有不同需要的孩子。這段教育工作的日子裡,我們為社區開設過免費講座和家長課程,目的是將自己獲得的教育經驗──從零歲到中學階段的教育經驗與家長一同分享,家長課程發展到現在已不是單純的推廣工作,解釋歧義,而是為了幫助父母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與父母的分享和交談裡,不斷更新了我對澳門現時家庭教養的認識,家長常遇到的難題和窘境,家長對教育的期望等等,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教育體驗。
誠然,新世代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都非常注重,而資訊發達的現在我們常常被一些斷章取義的教育口號影響著,諸如「孩子嬴在起跑線」、「黃金發展期」、「天才教育」、「潛能開發」、「右腦開發」等,往往忽略了孩子成長中最基本的心靈需求──在成人的協助下先學會照顧自己,再從這個起點出發,學會周遭更多不同的事物。蒙特梭利教育裡面的動作和感官訓練,與現代大腦的醫學發現不謀而合,孩子籍由動作與生活中具體事物頻繁的接觸,慢慢形塑自己的抽像思維,從而認知事物間的內部關係。在這裡可以分享一下大兒子在蒙特梭利教育的幫助下所看到的現象,雖然孩子在三歲到六歲期間沒有進入幼稚園學習,但在蒙特梭利的感官教育和語言教育系統培養下,我看到孩子四歲半左右呈現了「書寫爆發期」,他對生活環境裡面的語言文字訊息帶有濃厚的興趣,記得當時他會隨身帶備了一本細小的拍子簿和筆,走到哪裡寫到哪裡,樂此不疲,他在五歲那年送了我一件生日禮物── 一篇五十多字的慶生日記。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