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第五跨海通道應避免影響區旗區徵圖案

2016-07-21 05:15
  行政長官崔世安昨日赴京與各部委商談多層次合作。他在啟程時被媒體問及博彩收益下跌時政府仍開展公共工程的問題時表示,開展公共工程主要從兩方面看:第一,在立法會已通過的本年度預算案中的項目,須予執行,向廣大市民交待;第二,從長遠的發展而言,基礎建設可以增強地區的競爭力。此外,經濟調整時基礎建設也十分重要,既可增加就業職位,也可藉此刺激經濟,政府的支出是嚴格按照在立法會通過的預算案執行,明年的預算案也是審慎的。
  崔世安的答問內容,是符合「發展是硬道理」的鄧小平理論,也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而且也趨同國家的經濟發展計劃安排。這有一些事例可以佐證。第一次是亞洲金融風暴肆虐,內地經濟受到影響,時任總理朱鎔基提出大搞高速公路等硬體建設,這些投資額也就成為當年GDP的一項重要內容,不但保住每年百分之八的增長率,而且也為後來的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充分展現了「要想富,先修路」的群眾智慧。第二次是受到美國次貸「爆煲」等不利因素影響,時任總理溫家寶為了「保八」,則決定大建高速鐵路。巨大的投資額當然也就成了「保八」的重要支柱。而其對各地經濟發展所能起到的促進作用,也正逐漸顯現出來。因此,國家發改委「打鐵趁熱」,昨日舉行發布會介紹《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有關情況,公佈了「八縱八橫」的高速鐵路主通道規劃,其中有一條高鐵是「京哈-京港澳通道」。
  同樣道理,澳門特區政府在賭收下滑之際,大搞基礎建設,就可朱鎔基和溫家寶兩位前任總理的模式,不但是保持澳門GDP的增長數率(是否與「新常態」理論相悖?還請識者指教),而且還可為日後澳門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更佳的條件。實際上,國家賦予澳門特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重任,澳門特區政府的「五年發展規劃報告」,及旅遊局的「旅遊發展規劃報告」,都積極予以配合,制定了許多配套措施。而這些配套措施是必須透過硬體設施來實現的,包括交通設施。尤其是在中、高端國際性遊客增多,而澳門地理環境卻是由一個半島與兩個已經連成一片的離島所組成,由於濠江水道的相隔,平時的來往交通就已不方便,目前的三座大橋已不敷應用。倘台風八號風球高掛時封橋,離島就變成「孤島」,不能來往於本島,而「世界旅遊休閑中心」是全天候服務型的,這又需要未來新增跨海通道必須是全天候通車的。
  特區政府較早前推出了第四條跨海通道的計劃,由於其位置是在新城填海區的A區與氹仔北安碼頭之間,因而其主要功能是疏導關閘至離島的交通,主要是方便來往於內地及通過港珠澳大橋出入澳門的汽車。正因為如此,澳門特區《公報》日前刊登行政長官批示,將涉及第五條跨海通道的「嘉樂庇總督大橋——興建兩個海底隧道的可行性研究」服務合同,判予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澳門分公司,研究隧道走向、陸路交通接駁及施工方案等;而土地工務運輸局也發出新聞稿稱,經初步研究後,認為適宜在嘉樂庇總督大橋旁以隧道形式興建跨海通道,以連接新城填海C、D區(氹仔)及新城填海B區(澳門)。消息傳出後,人們都感到欣慰,並認為第五條跨海通道是以海底隧道形式興建的構思,是正確的。因為第四條跨海通道雖然也可在台風的條件下通車,但倘當氣象臺懸掛更高的風球時,卻未必能做到全天候通車。因此,在總要有一條海底隧道,而第四條跨海通道又不採用海底隧道的情況下,那就由第五條跨海通道來承擔海底隧道的角色了。
  但本澳建築界老行尊邵賢偉卻建議政府第五通道是在嘉樂庇總督大橋沿線加建新橋「並肩而行」,亦即造成「雙橋效應。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只是從單純的技術觀點出發,此建議確是不錯。「澳門八景」中的「鏡海長虹」也得改寫,傚仿上世紀六十年代「羊城新八景」中的「雙橋煙雨」,也來一個「雙橋╳╳」。
  但問題是,這將會對澳門特區的區旗、區徽圖案的完整性和莊嚴度,構成破壞性的影響。實際上,澳氹大橋是澳門特區區旗、區徽的組成元素之一。《澳門基本法》第十條就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旗是繪有五星、蓮花、大橋、海水圖案的綠色旗幟。」「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徽,中間是五星、蓮花、大橋、海水,周圍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葡文『澳門』。」而按照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審議區旗、區徽時的圖案說明,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的圖案,由五星、蓮花、大橋、海水等圖案繪成,完全符合「體現一國兩制精神,反映澳門的實際,圖案莊嚴美觀」的原則。區旗、區徽上的五顆金黃色五星,象徵著國家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三朵含苞待放的蓮花,象徵著澳門的自然地理特點,即澳門是由三個半島--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大橋反映了澳門的自然景觀,象徵著把澳門三島連在一起。平穩的海水寓意著澳門四周是我國的領海,澳門在回歸祖國後定能保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區徽上寫著有葡文「澳門」,表示葡文仍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定的官方語文。至於選定綠色為區旗、區徽的底色,意圖是使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的主體色彩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旗、區徽的主體色彩有所區別。
  正因為如此,在多年前,有人提出舊澳氹大橋的結構十分單薄,難以荷載重型汽車,不敷澳門日趨繁忙的交通需要,因而建議將之拆卸重建時,時任特首的何厚鏵就指出,舊澳氹大橋是澳門特區區旗、區徽的一部份,不能拆掉,否則將會形成違反基本法。
  因此,如果在舊澳氹大橋旁邊加建一條大橋,就將會對作為區旗、區徽重要原素之一的澳氹大橋的景觀,造成影響。在此情況下,特區政府的規劃是海底隧道,這個取向是正確的。  
  當然,也必須注意到,舊澳氹大橋的工程結構設計頗為單薄。據有關資料顯示,大橋的樁柱是「摩擦樁」,亦即其樁柱並沒有打到岩石層,而是穿過並支撐在各種壓縮土層,主要是依靠樁側土的摩阻力來支撐垂直荷載,其樁尖部分承受的荷載很小,一般不超過百分之十。主要是針對海底地質是飽和軟粘土地基,在數十米深度內均無堅硬的樁尖持力層。這類樁基的沉降較大。在橋樑工程中,同一個橋臺或者橋墩的摩擦樁是等長的,不會因地質不同而變化。因而我們就可以觀賞到舊澳氹大橋的橋墩「齊輯輯」的美景,但較為大型的汽車走在大橋上,卻又有「上下搖晃」的感覺。正因為如此,現在禁止公共交通工具及特殊車輛以外的機動車輛通行,以減輕其荷載負擔,延長其使用壽命。
  問題就在這裡,倘在舊澳氹大橋的旁邊興建海底隧道,可能會對支撐舊大橋摩擦樁的泥土造成某種影響。或許,距離舊大橋遠一些,可以避免這種影響。這需要專業人士進行研究。
  數年前有關部門稱有一個構思,第四條(現應是第五條)跨海通道的澳門一端,是連接新口岸皇朝區的城市日馬路一端。而現在此端的接口處,已經規劃為新城填海區的B區法政區,避免造成葡京酒店一帶交通擠塞。利用新填海A區和南灣湖B區,車流從孫逸仙馬路流出,避免與葡京酒店交叉重疊。
  (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