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台CPI增速恐連三年破警戒
  • 撐馬訪陸
  • 輿論不滿當局反應遲滯
  • 吹噓戰力
  • 台媒:陸靶場模擬蔡辦景物
  • 台男槍擊當局數位部門大樓
  • 藏人均生產總值破六萬元
  • 西藏人民享人權自由
  • 國防部:藏南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 高原兒女闊步新時代
  • 國防部:“九二共識”是定海神針
  • 吳謙:與巴提升打擊恐怖主義能力
  • 中方五連問駁斥菲律賓
  • 中央軍委晉升兩上將
  • 中方不會任菲胡來
  • 聯國報告責以“種族滅絕”
  • 加沙將由當地替代政權管理
  • 車展啟幕
  • (社論)安理會加沙決議案雖遲但到
  • 留英華女生被刺亡

寺廟勿唸生意經

2016-09-09 06:35


    寺廟勿唸生意經

    據新華網消息,看着一道又一道的售票口、一座又一座的法物流通處,這還是我心中“千年的古寺神秘的地方,幽谷人人都嚮往”的佛門聖地嗎?

    據報道,關於“少林寺僧人勸捐一百元”事件,有宗教團體稱此新聞報道為不實新聞。且不論“勸捐”是真是假,寺廟的日益“商業化”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部分寺廟挾佛斂財

    隨着經濟發展,有的寺廟開始唸起了“生意經”:“收門票是因為寺廟維修和莊嚴佛像所需,買一炷佛香是為了更好地與佛祖溝通……”如此“挾佛斂財”,佛祖知道嗎?

    是甚麼原因讓寺廟走上了“商業化”這條路?旅遊經濟的驅動與對寺廟運營的監管不足,無疑是“挾佛斂財”的動因與條件。地方旅遊經濟發展需要名勝古蹟,而保存完好、香火旺盛的寺廟正是吸引遊客的“理想”選擇。

    其次,一些寺廟及“僧人”打着“佛”的旗號,利用人們“趨吉避凶”的心理,靠請香拜佛、貼金點燈等名目牟取高額利益,讓本該清淨的佛門聖地滿是“銅臭”味道。一些寺廟就這樣漸漸迷失在“商業化”的歧途中,違背佛教修行的本質,脫離了寺廟修建的初衷。

    加強管理遏商業化

    遏制佛門聖地日益“商業化”的現象,不少寺廟也在努力,比如早在二○一三年,湖南廿九所寺廟已經開始免收門票,讓僧人回歸節儉本質。但是僅靠個別寺廟的“一己之力”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參與寺廟事務管理的各級部門,包括宗教、旅遊、文物、商業、公安等,都得發揮自身的作用。

    發展旅遊業是必要的,但也不能因為追逐經濟利益而破壞了佛門的清淨純潔,要協調好經濟發展與宗教管理之間的關係,實現文化遺產與經濟進步、文化發展的有機結合,讓寺廟回歸清靜,還原其本身價值,不要讓過分的“商業化”玷污清淨的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