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第二課堂』增親子關係

2016-09-13 06:30

今年是澳門通訊博物館服務十周年,在過去十年;通訊博物館主力為學校提供教學方面的輔助服務,博物館館長黃錦欣稱,十年來博物館的服務宗旨從未改變,願為智識型社會作出貢獻,除對學生提供作為『第二課堂』的服務外,亦會加大親子關係服務,可讓家長更了解學生的興趣。
早在一九八八年,郵政局前身的郵電司已在議事亭前地的郵政總局大樓內,設立郵電博物館,展覽有關澳門郵政和電訊發展相關的物件,此為通訊博物館的『前身』,後因郵政服務不斷增加,郵政總局大樓空間不敷應用,郵電博物館因此不能對外開放,至澳門回歸後,當局於二零零零年在馬交石炮台馬路與建了通訊博物館,並於二零零六年對外開放,取代了之前的郵電博物館所擔當的功能,並加強了各方面的服務,尤其是教育服務方面,通訊博物館轉向以服務學生為主要目標。
據統計,上一個學年,澳門非高等教育學生總數約七萬四千五百人,以通訊博物館去年的入場統計對照參考,學生和教師的參觀率,佔博物館全年總入場人數逾六成,亦即去年有近三成學生經學校預約使用博物館的服務,博物館會定期出版『預約參觀服務指南』,讓有需求提供服務的學校、團體、機構可以提早預約,俾能提供完善的服務。
黃錦欣表示,由於博物館的展覽活動場地大約只有兩千平方公尺,所以不能允許同一時間接待超過兩百人參觀,而學校亦要考慮在課堂抽時間和安排交通讓學生來參觀,透過預約服務可協調各項安排,能達到期望的效果,透過預約服務亦可由博物館派員到學校提供相關服務,讓未能到博物館參觀的學生,利用學校早會或午課後時間,暢談郵票或科學,博物館亦會製作小型展覽送到學校展出,當然;通訊博物館亦同樣樂意為本地市民和訪澳旅客提供服務。
除對學校服務,博物館在過去十年來,策劃製作過多次臨時展覽,其中包括『郵票節』和電訊方面的臨時展覽,例如去年五月中的『信亦有緣』展覽,就是透過展覽活動,讓大家知道過去數十年,澳門的電訊發展歷史路程,博物館也開發了無數的工作坊、攤位遊戲、電子課程及科學示範。
對於通訊博物館的發展路向,黃錦欣稱:仍以學生為首要目標,亦會加大親子關係的服務,因為不少曾隨學校來參觀的學生,都會再與家長同來參觀,增強親子關係服務,可讓家長更了解子弟,在外國;家長帶同小朋友到博物館參觀是很普遍的,這樣一來亦讓家長了解博物館的目標、意義,使家長更支持學生和博物館的活動。
博物館在任何時刻都要面對挑戰,亦必須跟隨著環境、參觀者的需要以及可投放的資源作出調整,即便將來兩個展覽廳從頭更新,主題仍是郵政/集郵和電訊,郵政局在籌備建館初期,選擇以基礎內容作為展覽主軸製作展品,目的是方便以後更換或者添加展覽內容。
通訊博物館在投入服務時已定位為科學類的博物館,故未有規劃郵政歷史展覽計畫,因為歷史題材的展覽,總涉及社會民生經濟,是艱難的展題,雖然澳門很早出現郵遞服務,但歷史展覽的背後必須有紥實的研究支撐,為此;郵政局多年來為有能力出版相關書籍的作者提供協助,澳門郵政局分別發行過『澳門郵政與電訊的歷史和發展』,以及『蔡昌道郵集──澳門郵票暨郵政史』,都是有足夠份量反映澳門郵政歷史的作品,填補了有關郵政歷史題材的不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