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保生文化祭
  • 土石崩塌
  • 陸促日妥處涉台問題
  • 陸商參展
  • 滬人大原主任董雲虎被訴
  • 金色麥田
  • 美大使感謝華拯救同事
  • 墓地貴於房價
  • 聯國籲查加沙集體墳墓
  • 美國務卿布林肯抵滬
  • 美大學爆反戰示威浪潮
  • 以媒:以軍很快進攻拉法
  • 國台辦:“倚武謀獨”注定失敗
  • 普京:國際恐怖主義威脅仍嚴重
  • 李廣蘇:奔天的“蝸牛”
  • 陸:推高台海衝突風險
  • 葉光富:重返“天宮”
  • 李聰:拿到太空“船票”
  • 神十八今晚升空
  • 神十七乘組下周返地

24節氣列非遺名錄

2016-12-01 06:35


    24節氣列非遺名錄

    【本報綜合報道】據新華社、中新社三十日消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於十一月廿八日至十二月二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召開。

    從中國文化部獲悉,當地時間三十日上午,委員會經過評審,批准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現場響起一片掌聲。

    “中國第五大發明”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具體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指導着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是中國傳統曆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這也是中國第卅一個列入該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追求人與自然和諧

    “二十四節氣”形成於中國黃河流域,以觀察該區域的天象、氣溫、降水和物候的時序變化為基準,作為農耕社會的生產生活時間指南逐步為全國各地所採用,並為多民族所共享,並且充分體現中國尊重自然以及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同時,反映農業生產和相關儀式以及民間活動的平衡管理,以符合季節的變化。

    中國參加申遺的代表團團長、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巡視員馬盛德表示,“二十四節氣”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表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該遺產項目的一致認可,同時體現出國家、社會對保護傳統知識與實踐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將文化融入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視。

    隨着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和現代化農業技術的發展,“二十四節氣”對於農事的指導功能逐漸減弱,但在當代中國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鮮明地體現中國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和適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彰顯出中國人對宇宙和自然界認知的獨特性及其實踐活動的豐富性,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和創造力,也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生動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