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 OutReach
  • 美通社
  • EQS 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金沙:重細節敢承擔 兩度嘉許實至名歸
  • 遵職安卡制度 保障施工安全
  • 探索可持續建造整合至工程
  • 鋼鐵工程用心做 建品牌效應
  • 馬雲現身杭州談ChatGPT
  • 加息預期降溫 金價震盪走高
  • 經濟復甦 企業盈利預期改善
  • 澳企參建博企項目 施工管理國際化
  • 高雄逾三百學生露營遭罰跪
  • 台媒:綠“倚美”無前路
  • 滴灌通豐富澳現代金融內涵
  • 澳現代金融業 助力內地小微企
  • 27%全球領先企聘首席數據官
  • 首單REITs自貿區債MOX上市
  • 今年國際會議料復疫前六成
  • 擴客源+運力恢復 海外客續增
  • 內地藉數字化推進文旅融合
  • 推進創新 五年增11家金融機構
  • 旅業冀快推海外團客補貼政策
  • (一家之言)疫後進一步向旅遊業進發

政策扶持 科研產業化

2016-12-11 06:35

    政策扶持   科研產業化

    科研人才是引領國家發展、與國際接軌的關鍵。國家對科研人才渴求日益殷切,投放資源加大培育力度。澳門在科研領域上也“落重本”,多年來能夠達世界級水平的科研成果雖有,但數量有限。澳門在培育有關人才的方向及力度是否準確,怎樣才可激發年輕人走上科研路?

    談到澳門的科研,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從何體現,但科研人才其實存在,大部分默默耕耘。尤其澳門人做事素來低調,即使在國際上拿到有關科技成果的獎項,也鮮會自吹自擂。不愛炫耀的個性,並不能抹殺澳門人在科研創新的能力。倒是近年政府積極推科技人才“走出去”參與國際賽事、參加有關科研的展會,增加外間對本澳科技人才的認識,對人才本身也是一種動力。

    事實上,政府早在科技人才培養上投入不少資源,例如透過學校加強培訓,積極派學生出外參加比賽,汲收經驗、擴闊視野,讓其對科研的興趣不斷發酵,為將來從事相關行業提供良好土壤。只是,當這些人才投身社會時,有關科技領域的涉足範圍實在有限,他們要麼往其他可提供發展空間的地方工作,要麼從事其他行業,此前投入的培訓資源,就未能用在刀刃上。

    澳門大力培育科研人才、開發科技項目,也要搭建可讓他們大展所長的舞台,兩者互為影響。人才往往因看不到行業發展前景而打退堂鼓,以致人才不足,窒礙科研發展步伐。倘可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創新產品,變成實際生產力及價值,把科研成果產業化,行業出路始能豁然開朗,成為培育有關方面人才的最有力支撐。與此同時,適當引入外地具相關經驗的人才,借助力量完成科研產品,旣能彌補人才不足的缺陷,亦可提升科研水平。

    長遠而言,政府透過完善政策,鼓勵和資助大學與企業合作從事具市場價值的科研項目及其成果產業化,方有力推動科研發展。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