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引領健康中國,馬拉松再啟程

2017-01-04 06:30

【新華社廈門1月3日電】(新華社記者張逸之、劉暘)2014年51場,2015年134場,2016年328場,馬拉松等路跑賽事掀起的熱潮近年來在中國持續升溫。隨著2017年廈門馬拉松的落幕,中國馬拉松催動新一年的引擎,開啟引領健康中國的新征程。
在跑馬時尚帶動下,「約跑」、「打卡」成為時下最傲嬌的「曬」圖方式。然而,無論是賽事水準還是參與人口比例,我國與發達國家都有不小差距。如何培育更多懂運動的跑者,同時提供多元的健身選擇,仍是一項重要課題。
「進擊」的跑團
明明可以靠顏值,偏偏卻要靠實力。一支由清一色女性組成的「女神跑團」近來在跑友圈迅速走紅。該跑團由前國家長跑隊運動員吳敏創立,目前已在全國幾十個城市落地,每個城市團的成員在200-400人之間,總人數已經過萬。
該跑團創立以來,頻頻在各大馬拉松賽事亮相。「創立這個跑團,就是想帶動更多女生參與跑步,跑出健康和美麗。」吳敏說。
在跑團的「上古時代」,主要是少數運動相關企業組織的商業行為。移動互聯時代到來後,跑團快速進化出社交功能,以居住地、單位、校友或以某種公益目的組織起來的跑團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2015年6月,為了給即將到來的首屆全國青運會加油,福州電視臺主持人王中雷創辦了目前已有數百人的跑團。
「馬拉松有著派對狂歡的氣質,有身著奇裝異服的跑友,還涌現出光豬跑、泥濘跑、粉紅跑、泡泡跑等特色活動。」王中雷說。
運營跑團需要經費,如何在公益和商業間取得平衡,值得思考。「純公益的跑團一定不長久,但市場推廣又不能脫離公益範疇,否則跑友會反感,這是個矛盾。」
「一是通過舉辦小型賽事招商,二是與旅行社合作,為到全國‘跑馬’的跑友提供服務,這是我們商業運營的初步計劃。但是,俱樂部會員制才是中國跑團未來的發展方向。」王中雷表示。
「女神跑團」經過一年多發展,已經從一開始吳敏個人出資維持,形成了目前較為成熟的商業化運營模式。「跑團影響力越來越大,很多活動我們都會有贊助商,以實物贊助居多,」吳敏說。除了訓練營、商家贊助,賽事運營這些相對正規的方式之外,也有不少跑團靠為商家線下活動「撐場面」來獲取酬勞,一部分線上粉絲數量較大的跑團也開始接廣告。
愛運動,更要懂運動
2016年4月10日,陜西楊淩馬拉松比賽中,一名全程馬拉松參賽者在距離終點不遠處摔倒猝死;12月10日,廈門(海滄)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中發生兩名跑友猝死事件……在「跑步熱」表像下,專業運動、科學健身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浩沙健身福建大區私教總監宋葉潮曾「臥底」到一個跑友團,讓他驚訝不已的是,跑團活動結束後,只有一兩個人做拉伸,其餘人拍完照片就紛紛散去。
福建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陳海春表示,要提升運動者的專業知識,首先應儘快讓「健康體適能」概念深入人心。「鍛鍊要達到什么目的,可參考健康體適能五個指標,即心肺能力、柔韌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身體成分,想提高哪一項,就制定專門的運動計劃。」
陳海春說,科學健身,首先要了解自己身體狀況,其次要培養某項運動的興趣和技能。此外,安全性、時段的選擇也十分重要。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胡揚表示:體育界、教育界和醫學界要通力合作才能把全民健身搞好。體育界培養的體育指導員主要在體育技能上指導,但很多指導員缺乏醫療知識,很多醫生也不會指導體育健身活動,體教結合、體醫結合至關重要。
宋葉潮認為,讓運動的人懂得如何運動,是巨大的市場缺口。「這不光是健身教練的事,需要全社會共同營造科學運動的氛圍,家長培養孩子運動習慣的同時,也要教授基本預防傷害的技能。」
全民健身,不能只有馬拉松
馬拉松成為全民健身事業的重要抓手,但不能成為唯一的抓手。讓群眾擁有更多運動場所,有更多健身選擇,是走向健康中國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全國許多城市修建健身步道,同各個體育中心、大學操場一起,成為跑友的運動場所。不過,目前大多數城市仍然缺乏安全、跑道好、空氣好、交通方便的優質跑步場所。全民健身不能靠政府「大包乾」,各種健身機構、俱樂部和運動協會也紛紛投向「藍海」。
福建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教授翁飇表示,政府和社會機構應提供不同檔次、不同層級的健身場所。「人們可以根據消費意願,選擇到公園或公共體育場跳廣場舞、跑步、快走,或到健身房、羽毛球館、籃球館、室內外游泳池去健身,甚至到高端運動俱樂部享受更加優質的服務。」
馬拉松很大程度上拉動了全民健身市場,但更加多元的健身方式也亟待得到推廣和認可。除了常見的塑身、健美操,很多健身機構推出了拳擊、瑜伽等時尚項目,滿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多元的運動方式也是科學健身的需要。
福建省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主任馬永鑫介紹,武術、健身健美、自行車、輪滑、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項目在福建民間開展得如火如荼。
「火爆的何止馬拉松,福建自行車比賽報名人數經常超過計劃人數。」馬永鑫說,「未來我們會搭好與各運動協會、俱樂部聯繫的平臺,讓人們有更多健身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