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舞台重演社會悲劇 望警醒人心——專訪《怪獸們》
  • 戀愛電影館營運再易手 對比兩次承投、交接
  • 戀愛電影館轉由拍板營運 9月9日首輪電影放映
  • 【特約刊登】金馬導演關錦鵬蔡崇隆 9月亮相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 【特約刊登】書寫東南亞的攝影軌跡——淺談《東南亞攝影概論》
  • 由創作,到分享——專訪展覽「做書『碌士』A to Z」
  • 笑種種無常——專訪《荔枝英雄傳》
  • 靈光中捉緊片刻真實──專訪孔慶輝談創作
  • 建築專題影展「大銀幕上的建築美學」於戀愛電影館開幕
  • 已故藝術家李銳奮散文集《意猶未盡》出版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貮」: 生命的姿態——Rusty Fox的《Nocturnal》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 壹」:當下的命題
  • 【特約刊登】談法蘭克「當下的真實性」——訪《西哈諾》劇組
  • 【特約刊登】打破演員及觀眾的慣性——專訪《西哈諾》導演Franck Dimech
  • 【來稿】澳門影像作品的女性新勢力
  • 疫後延續線上交流 讓多元盛放
  • 點亮自己,照耀他人——專訪「遊戲的火花 | 玩轉線上劇場遊戲」課程
  • 共融藝術.心之所向 ——專訪表演課程「心之飛人」
  • 生命的最後一剎,誰可作主?——專訪論壇劇場《喺度簽個名》
  • 乘一趟廟船,航向千年後的記載

從來就沒有烏托邦

2017-01-10 10:19

十月底工務局長回覆議員關於東望洋斜巷停工多年的樓宇興建項目的口頭質詢,透露工務局諮詢文化局的意見後,可以保留有關樓宇現時的高度以完成發展計劃,即維持現時海拔81.32米的建築物高度。
澳門很少有官員上任是會令人帶有期望甚至興奮的,但記得七年前,當得知吳衛鳴接任文化局長時,心裡真的感到很高興:澳門終於有位稱職的文化局長了。走過回歸前的黑暗時期,體制殘缺,甚至傲慢、封閉的管理後,政府在推動文化方面多年來都是落後、保守的姿態,整體文化環境沒有寸進,使人對公部門的種種作為早就失去信任,心灰意冷。然而正在長期文化積弱之時,卻能有一位態度開明、積極,對傳統和當代藝術均熟悉,熱愛本地文化並具文化視野的領導者來掌管文化部門,的確令人期望一番新氣象。
在上任之初,局長的確使人眼前一亮,很快便與《新生代》雜誌合辦了一場公眾座談會,記得當日群情洶湧,迫爆演藝學院現場,本來這種與公眾的座談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對長期保守的澳門官場來說,卻是創舉。現場公眾發言者眾,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局長也淡定回應,承諾跟進,親切的作風為文化局挽回一點公信力,也回應了民間長期以來所要求的:聆聽和溝通,文化不能閉門造車。
在接下來的日子,我們的確見到文化局火熱起來,幹勁十足地開展著各項新計劃,相信很多人都曾被局長的熱誠感染過,他幾乎出現在各種文化事件的現場,大的不用提,小至一個展覽、一個演出、一個民間講座,有時也會見到他的身影,在新城規劃時更組織了一場文化專場,與公眾討論未來的文化設施,當日同樣出席公眾甚多。這些公開的溝通和交流,實踐了「文化乃眾人之事」這項基本原則,也是令人欣賞的賢明之舉。
然而,文化需要的不只是開拓,還有守護和堅持,每一項專業,都需要以最大力氣來堅守,處於這個還未懂得尊重文化、愛護自身文化的城市之中,文化決策者的一個錯誤決定,不止成為千古罪人,更會禍及子孫,這一點相信說出「我們還有什麼可以留給下一代」的局長,深有所感。
還有對於藝術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文化基礎建設部份,是整體環境最為需要的,文化不應節慶化,一個文化部門不應花太多力氣在舉辦節慶活動之上,而更應把重點放在文化教育之上,藝術教育這些不是只作為活動的「延伸」而應是重點,並且應長期穩定地執行,尤其針對兒童和青少年,這些文化基建工作都不應被忽略。
現在吳局長要退下火線了,我們的文化環境卻仍是方興未艾,尤其那些在文化工作最底層的基建工作,文物修復及維護等,都需要有視野的承擔和堅力守護。
同時,局長曾經「身教」的正直親和的作風,鼓舞過很多人的熱誠態度,還有其中最重要的一點:管治者所應要有的那種開明和謙厚,希望未來的文化管治者也能承繼這種態度。
「從來沒有救世主」,從來沒有烏托邦,亂世之時,更需要每一個人站出來,在自己的位置,以自己的力量,堅定守護這個我們最愛的城市。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