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西窗小語)二○三○年世界經濟中心在非洲?
  • (陰天快樂)孩子 你是個重要的人
  • (言之有爾)石頭之思
  • (尋樂人生)多情阿莎百草製藥濟眾生
  • (筆雯集)閻羅王眼中的官
  • (閒作筆潭)限食令
  • (幸福魔法)想笑就笑 想哭就哭
  • (樹洞的聲音)有一種巧合很浪漫
  • (史海拾趣)“竹林七怪”
  • 大麻毒品猖獗
  • 傅崐萁:恢復交流責無旁貸
  • 台上班族幸福感五年新低
  • 陸艦喊話台艦注意位置
  • 宋濤冀兩岸聚力壯民族經濟
  • 花蓮一夜百震四建築倒塌
  • 澳中銀獲地區最佳人幣銀行獎
  • 企業家大會70場商配 簽約15項
  • 澳數據化金融服務 賦能中葡經貿
  • 中葡基金6億投資 綠色項目佔60%
  • 商務部:澳續發揮中葡聯繫人作用

學者:重新規劃荔枝碗 延伸文化旅遊

2017-02-15 06:35




    學者:重新規劃荔枝碗  延伸文化旅遊

    【本報消息】政府早前提出將拆卸荔枝碗具安全隱患的船廠,但暫未有具體規劃,引發社會關注。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校長、文化創意產業教學暨研究中心主任徐秀菊表示,理工學院與北京大學曾就荔枝碗作研究,雖然工業已不在,但船廠的美學仍在。建議政府可重新規劃荔枝碗,包括設文史資料館、開放式展覽館等,讓參觀者了解澳門的過去和未來。

    生態保育文化發展

    徐秀菊表示,荔枝碗船廠是個可細說澳門人故事的地方。路環的風情亦有別於澳門半島和氹仔。現時大家關注的是如何延續荔枝碗的文化,又要保障居民、遊客和參訪者的安全。如何在雙方立場中達到共識,注意安全考量、文化發展計劃、提升社會文化和經濟加乘作用。

    路環若可在生態、文化、保育概念基礎上加上文創產業,是很好的發展。路環是澳門居民普遍喜歡的地方,未來的生態保育和文化發展方向,應讓年輕人更多參與和思考。去年理工學院舉辦夏令營,了解到參與計劃的九成本澳高中生從未去過荔枝碗,但卻去過路環市區葡撻店一帶,後來發現學生們對荔枝碗有很大興趣。居民和學生是可以被教育,讓他們對文化歷史有更多認識。

    工業不在美學仍存

    理工學院與北京大學曾經就荔枝碗合作發展完成一項研究,荔枝碗前身是工業,雖工業已經不在,但船廠美學仍在。位置沿海,可讓參觀者想像到過去船廠的發展,可生動地想像造成的船推下海的畫面,予參觀者了解船廠和澳門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空間可讓居民、遊客更深入反思自身與文化和歷史的關係,是很好體驗地方美學的空間。

    來自台灣的她指出,台灣沒有這樣的船廠,荔枝碗是很好的地方,如果完全拆卸,就很難讓歷史重來。政府可考慮重新規劃荔枝碗,包括文史資料、開放式展覽館,以及要思考如何令空間改造再利用。透過這地方,讓居民有創意想像。認識這地方後,會對澳門的空間、生態、文化有新的思考。

    對文化有興趣的遊客,相信必然會被吸引到當地。當前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讓荔枝碗包裝成“漫遊”、“漫享”、“漫活”的地點,讓居民體驗當中的美學。

    重新包裝成旅遊點

    她舉例,北海道的舊啤酒廠,現時已被包裝成為旅遊景點。小樽過去是漁村,並非旅遊地,遊客普遍都不知道,後來漁業漸沒落,當地婦女製作曲奇餅售賣,逐步再將地方包裝,原有的工廠改成玻璃手作坊、文創餐飲,透過創意將視覺、嗅覺、味覺、聽覺加入新體驗。如當地的交通燈聲音是火車聲,很特別,令當地成為集文化旅遊的景點,很值得澳門借鑑。

    旅遊局的棚屋博物館同樣遭遇到法律問題而停滯,文化局亦因為現時權限問題,難以就荔枝碗作具體規劃。其實不同部門之間應進行不同角度的討論,彼此關係並非對立,而是因應如何更有效活化荔枝碗作考慮,在保障安全及延伸歷史文化上綜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