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7日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巍27日表示,中美貿易關係大增長時代或已結束,兩國經貿團隊討論如何解決貿易增長所帶來的問題,或將是中美經貿關係新常態的核心狀態。
當日,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在京發佈《清華全球報告》。報告以《美國溫和復甦與中美經貿關係新常態》為題,聚焦中美經貿關係現狀與未來走向。
報告認為,美國經濟在經歷了戰後最嚴重的大衰退之後,從2010年開始復甦,至今已有7年,始終停留在溫和復甦,沒有回到繁榮。美國經濟至今未能擺脫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陰影,主要體現在美國的就業形勢一分為二、儲蓄率在增長、自有住房率下降、強勢美元不利於美國經濟的發展。
李巍認為,中美貿易關係大增長的時代恐怕已經結束,中美兩國經貿團隊坐下來討論貿易增長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或將成為中美經貿關係新常態的核心狀態。他也提出,如何扭轉中美之間的貿易失衡,或是今年中國對美經濟外交面臨的最大挑戰。
在報告作者、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周世儉教授看來,美國的外貿逆差是經濟全球化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結果,是大規模國際分工的必然產物。中美經貿關係仍是「斗則兩傷,和則兩立」,不會爆發全面貿易戰,但不排除會發生局部摩擦。中國應在對華貿易逆差與人民幣匯率方面做足準備。
「怎麼去政治化,是中美經貿關係發展的思路。」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副秘書長趙可金教授指出,中美經貿關係發展很快,但貿易管理制度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速度。中美經貿關係的核心問題是政治化問題。怎麼減少政治因素干擾,或將其合理引導在可控範圍內,這恐怕是處理中美經貿關係時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