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到內地學習普通話符合一國兩制和國際潮流

2017-03-20 05:27
  正如本欄此前分析,「港獨」分子與澳門帶有「分離主義」傾向的激進青年,雖然都是要將澳門從祖國母體中分離出來,但表現形式卻具有一個重大的不同特徵。「港獨」分子是以西方「城邦論」的觀點,或懷念英國殖民統治的時光,叫囂透過「公投自決」而實現「香港獨立」。因而在遊行時,打出「港英旗」和「龍獅旗」。而澳門的激進青年,卻沒有懷念葡國人管治澳門時的「光輝」,但卻是台灣當局「兩國論」或「一邊一國論」的擁護者,並傾向於認同台灣當局以至是剛上台的民進黨當局為其「正溯」。因此,他們時時處處以民進黨當局的「台獨黨綱」和蔡英文的「兩國論」為圭梟,比如維護凸顯「兩國論」的「國立」二字,又如催使由「台獨」人士掌控的台灣「教育部」,出臺了類似「兩國論」的行政法規,並與台灣的民進黨在爭奪澳門的下一代。
  最近,這些人又有「新猷」。澳門特區政府高教辦日前召開記者會,宣布將於明日起推出「大學畢業生語言培訓利息補助計劃」,並與六間本澳銀行合作。申請對象是四十五歲以下、大學畢業的澳門永久性居民,且在本澳的高等院校或中學累計連續就讀不少於三年。而申請人須於在畢業的大學以外國家或地區修讀當地認可的普通話、葡語或英語面授培訓課程。其中普通話課程須不少於六個月,高教辦補助每月上限五千元貸款利息。三種語言均有指定的申請國家或地區。其中普通話是去內地。本澳某主要政治反對派團體的網媒,即以諷刺性的語調,報導高教辦副主任回應其「為何不包括台灣」的提問的回應:「台灣不是講普通話,是講國語。」似乎是「不是冤家不碰頭」,又有意重演不久前高教辦刪去台灣的某些大學的「國立」前綴詞時,進行大肆攻擊的一幕。
  對此無理取鬧的行徑,高教辦發出新聞稿,作出三點澄清。其中第三點指出,與其他地區比較,內地的普通話課程的教學內容普遍包括「漢語拼音方案」。「漢語拼音方案」是國際通行的漢語拼寫標準,自一九七九年開始為聯合國秘書處所採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亦自一九八二年起以此作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高教辦又表示,在推出「大學畢業生語言培訓利息補助計劃」之前,高教辦已分別聽取本澳十所高等院校,以及十五個在各地就讀的澳門高校學生社團(包括澳門、北京、上海、武漢、福建、廣東、台灣、英國、澳洲)的意見,有關推行辦法得到了較廣泛的認同。
  其實,高教辦的解釋已經很克制。關於資助澳門居民學習普通話,為何是到內地而不包括台灣,除了是台灣地區現在是由不承認「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核心內涵的民進黨執政,而其「教育部」更是由「台獨」分子掌控,台灣地區的校園,普遍瀰漫著「太陽花學運」後滋生的「天然獨」氛圍等政治因素之外,還因為有如下的幾個技術原因:
  一、學習漢語的工具不同。眾所周知,內地學習中文及普通話,是以「漢語拼音」為工具。而台灣則是「注音符號」。雖然它的「原產地」也是在中國大陸,是以章太炎的「紐文」、「韻文」作藍本的標準漢語標音符號,一九一二年由國民政府教育部制定、一九一八年正式發布,成為當時全國小學國語教育必修內容,國民黨當局遷往台灣後,繼續實行此「注音符號」。但在內地,自一九五八年在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後」就已停止使用。「注音符號」的字符,是「ㄅㄆㄇㄈㄉㄊㄋㄌ」。這些「注音符號」,目前只有在台灣地區,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內從屬於台灣當局的「僑校」(如一九四九年從雲南潰退到緬甸、泰國的國民黨將軍李彌的部屬開辦的子弟學校)在使用,除此之外,由於正如高教辦所言,聯合國秘書處採用的是「漢語,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亦以「漢語拼音」作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還有美國國會圖書館也採用「漢語拼音」,因而成為國際標準,有助於跟國際接軌。全世界的人,包括華人和洋人,在學習中文和普通話時,使用的都是「漢語拼音」。當然,在內地,更是以「漢語拼音」為學習中文及普通話的唯一工具。
  由於「漢語拼音」是以拉丁語為基礎,而葡文屬於拉丁語系,澳門居民即使是不懂葡文,作為曾在「本澳的高等院校或中學累計連續就讀不少於三年」的澳門居民,也程度不同地認識英語,因而使用「漢語拼音」來學習普通話,較易適應及掌握。相反,倘是到台灣地區學習「國語」,必須首先學習那些「注音符號」,可能就較難適應及掌握,耗費不少時間。而且由於「注音符號」在國際上並不普及,在進行國際交流時也甚不方便。
  頗具諷刺意義的是,有教育界人士認為,為與國際接軌,應改用「漢語拼音」;但整天要「參與聯合國」的民進黨人卻反對,擔心會造成國際上認為台灣和中國大陸同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其實,即使是在台灣,也有採用「漢語拼音」來學習中文的。「美國各大學中國語文聯合研習所」與台灣大學聯合舉辦,專門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洋人教授中文的「中國語文聯合研習所」,就是以漢語拼音來授課。其中一本由該研習所主任凌志韞主編的《從精聽到泛讀》,收入的包括筆者的《澳門的昨日、今日、明日》在內的五十二篇文章,對全書的大約五千個詞彙及至少兩千個單字,就全部都是「漢語拼音」來注音,而非使用台灣地區所通用的「注音符號」。由此可見,內地通行的「漢語拼音」是學習中文和普通話的最佳工具,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而台灣地區的「注音符號」,對澳門居民來說,則將是事倍功半。
  二、語音方面的不同。「普通話」的定義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台灣「國語」並不完全等同於普通話,由於蔣介石是浙江人,國民黨高官多是蘇浙一帶出身,因而當年的電台、電影演員,皆是以帶有蘇浙語調的「國語」播出或演出,故而與普通話存在著差異,近年更是加入了閩南語的因素。
  一般說來,普通話的調子抑揚頓挫,節奏感很強;台灣「國語」的音調較平坦,每個字的速度都差不多。而且眾所周知,台灣「國語」不強調捲舌音,亦即沒有「兒化音」,聲母sh、ch、zh的音都跟普通話有明顯分別,因而台灣國語」的「一會」、「口味」、「一碗」等等都不會有「兒」音。台灣「國語」也幾乎沒有輕聲,「時候」、「故事」、「學生」中的第二個字都要「完整」地唸出來,而第一個字則不用像普通話那樣拉長一點點,每個字都是一拍一拍那樣唸出來。受到閩南話影響,放在句子最後方的助語詞在台灣「國語」裡特別豐富。好像「好香耶!」「好喝喔!」「我先吃囉!」有了助語詞,就減低了利用抑揚頓挫來表達情感的需要。
  三、詞彙上的不同。由於兩岸分治近七十年,受政治因素影響,不少詞彙已經不盡相同,甚至同一個詞會產生相反的詞義,比如「我不感冒你」。不同的翻譯,給兩岸詞彙帶來了很大差異。實際上,像台灣報章上提到的「布希」、「海珊」、「雪梨」,大陸朋友習慣於說「布什」、「薩達姆」、「悉尼」。音譯存在差別,意譯也有不同,如:「智慧財產權”/知識產權」,「網際網路/互聯網」,「數位相機/數碼相機」等。對同一事物描述的著眼點不同,也造成兩岸詞彙的差異。如快速軌道交通,台灣稱「捷運」,大陸一般稱「地鐵」、「輕軌」或「城鐵」;再如移動電話,大陸一般稱「手機」,台灣則稱「行動電話」。類似的例子還有:「桌球/乒乓球」,「計程車/出租車」,「幼稚園/幼兒園」等。
  因此,高教辦的說法是正確的,不但符合「一國兩制」原則,而且也趨同國際潮流。某些在台灣升大讀研的政治反對派人物,看來已經中了「小英青年軍」的(毒「獨」)太深。倘繼續發展下去,就將會變成蔡英文「兩國論」在中國澳門特區的「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