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二軌對台既堅持原則又掌握靈活性?

2017-03-28 04:08
  就在大陸涉台機構對台灣兩岸事務機構的函電繼續採取「已讀不回」手法,而台灣當局則以「決策高層」的匿名方式炮轟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的「台獨之路的盡頭就是統一」,而張志軍則籍著在博鰲論壇可以見到台灣記者,及時予以回擊「小兒科把戲,不可能得逞」之際,也在出席博鰲論壇的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卻對台灣記者回應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曾公開邀請他到台灣參訪之事,指出他也希望有機會訪問台灣、金門,希望田弘茂給機會,但「他都沒給我機會,你們都知道機會是什麼,我不能作為一個外國人去啊」,他必須到自己國家的一部分的台灣去他必須到自己國家的一部分的台灣去,他也歡迎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先生來,也應該是到自己國家的一部分的大陸來,否則我們怎麼談呢?連身分都不明確。陳德銘強調,自己應該是「作為一個國家的兩個還分治著的機構之間的授權代表去」。他很希望有機會,「但我目前不抱幻想」。當然,為了避免予人他與張志軍「唱紅白臉」的感覺,他也為張志軍的「台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打掩護,指出自己雖然是民間機構的代表,其實和張志軍的想法、觀點是一模一樣。他還強調,大陸主要領導們都表揚國台辦、表揚張志軍做得很好,「我個人也認為他做得很好」。
  但陳德銘的「想去台灣」,盼望田弘茂「給機會」,尤其是已經降低了「條件」,從今月初在全國「兩會」時,對台灣記者表態他今年也想去台灣,「希望田弘茂能創造一個我和他見面的機會」,而前提是「要接受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因為,他不會作為一個外國人去台灣,到日前在博鰲論壇所說的「以一個國家還分治著的機構授權代表」身分訪台,雖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內涵並沒有改變,但在表述方式上已經靈活婉轉得多,其一是沒有直接提及「九二共識」這個「符號」,其二是以「一個國家」代替了「一個中國」。這與同在海南博鰲的張志軍,仍在餘怒未消地批評「一句話,讓台灣有些人如此跳腳」相比,顯得落差頗大。
  陳德銘在兩岸聯絡和談判機制仍然「停擺」的情況下,再次表達「很想到台灣」,而且還將政治前提的砝碼適當降低,這究竟是陳德銘個人的意願,還是北京開始調整對台措施(不是政策),將國台辦與海協會分開為「兩軌」,讓海基會在可以接受的條件下予以回應,使得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可以採取類似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模糊表達一中」方式,率先恢復交往(不是談判),以體現「兩岸是一家人」的精神,不至於「老死不相往來」,並為傳說中的蔡英文將會在「五二零」一周年講話中微調兩岸政策,創造及提供一個台階?這值得觀察。
  陳德銘的「很想去台灣」談話,顯然是受到台灣方面的注意。陸委會和海基會發言人李麗珍都作出了回應。但不知是否事關重大,並非是陸委會和海基會自己就能正式回應得了,因而只是由陸委會以書面新聞稿方式回應,而海基會則是由其發言人以接受媒體查詢的方式回應,根本未能與陳德銘的身份相對稱——至少也應由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親自回應,何況此「挑起」此話題的就正是田弘茂本人,他於一月十八日在與媒體年終餐敘時致詞表示,如果時機合適,很期待和大陸海峽會長陳德銘見面,會面的地點可以考慮從金門開始,希望大陸方面,慎重考慮這項提議。而陳德銘正是在全國「兩會」的場合首次對此作出回應的,現在又利用博鰲論壇的機會,重提此事,而且還降低了「條件」。
  也不知是否陸委會和海基會,都沒有品味到陳德銘在博鰲論壇會場的談話,已經降低了「條件」,其「作為一個國家的兩個還分治著的機構之間的授權代表去」的說法,其實已經間接承認了「兩岸分治」的客觀現狀,已經十分接近蔡英文去年「五二零」就職演說中,聲稱將會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的定位。倘陳德銘的說法是得到高層同意或授權,甚至就是高層的集體決策的話,就折射了大陸方面對台灣釋出了善意,至少是在海峽兩會的交往方面,可能會結束「停擺」的狀態,還是陸委會和海基會尚未獲得「決策高層」的授權,甚至乾脆就是「決策高層」尚在分析過程中,因而陸委會和李麗珍的回應,都沒有抓住陳德銘「一個國家的兩個還分治著的機構之間的授權代表」這句話,反而還是以僵化的制式語言回應陳德銘。
  其中,陸委會的回應是,「政府」致力恢復陸委會與國台辦、海基會與海協會的正常溝通往來立場不變。日前海基會已向海協會陳會長提出來台參訪的邀請,我們歡迎陳會長以「海協會會長」的名義來台,就雙方關切的議題討論交流,並進一步推動兩岸良性互動發展。陸委會還強調,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攸關雙方人民權益福祉,我政府均在尊重歷史事實及既有政治基礎上務實推動,也一直採取不預設前提、相互尊重及開放創新的態度,我們也希望兩岸事務主管機關及授權處理的民間單位都能以正面友善的言行為起點,才能共同化解歧見與困難,找尋雙方可能的合作機會。而李麗珍則表示,海基、海協兩會應該多溝通,但兩會負責人要見面,不應預設政治前提,去年「五二零」以來,很多大陸官員到台灣來,都是根據《兩岸關係條例》跟《許可辦法》來台,陳德銘之前也都是依相關規定來台,未來陳用海協會長身分來台,也是會和過去一樣方式,所以沒有陳所講的外國人問題。
  當然,台灣方面可能也在擔心,倘反應過快,說不好將將會遭遇「熱臉貼在冷屁股上」的效應。因此,還需認真細心研究。待弄清楚陳德銘此番談話的背景及真正意圖後,才做出正式回應。
  蔡英文本人在去年底的年終記者茶敘會上曾說過,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兩岸事務會有「新思維」。最近以來,台灣政壇上也流傳,蔡英文將會在「五二零」一周年時提出兩岸事務新政策。或許,陳德銘的談話內容,將可及時地為此項「工程」提供「建築材料」,因而留待屆時再一併回應。
  應當說,蔡英文雖然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內涵,這當然不符合北京的期望值;但另一方面,卻又並沒有像陳水扁那樣挑釁、刺激大陸,「製造麻煩」,因而北京也就可以「冷凍」台海情勢,騰出手來處理棘手的南海等問題,並集中精力處理迎接中共「十九大」的各項事務。
  正因為如此,台北方面也在一直等待,認為在「十九大」前,習近平正在集中精力清除一切障礙,這需要時間,台北願意配合,不給習近平惹麻煩。希望「十九大」後,習近平能效法毛澤東,以大開大闔的手法,調整對台政策。
  現在,又出現了一個新情況,就是習近平「攪掂」了特朗普,即將在四月初會面,或許會有新的戰略想法。而國務卿蒂勒森正面回應了習近平「新型大國關係」的定位,及其「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內涵。說不好因此而無需等到「十九大」,北京就將會在涉台事務上採取某些「新動作」。因此,蔡政府還是等到「習特會」後,再根據屆時的事態,正式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