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貫徹總體國安觀 實現澳長期安定
  • 雲浮同鄉會赴港參經貿投資會
  • 增三醫療機構辦電子駕照體檢
  • 團體機構深化國安意識
  • 海關晉升20首席關員
  • 官樂怡基金會12周年藝展開幕
  • 深合區促與葡語國科技合作
  • 七人晉升首席消防員
  • 深合區“組合拳”加速琴澳科創
  • 科技基金多措並舉助科研
  • 議員:首要加大運動員資助
  • 議員促優化門票銷售安排
  • 議員:發揮都更促進經濟發展
  • 議員促善用閒地回應社會訴求
  • 議員倡澳建完善人才需求庫
  • 議員關注教育網絡素養支援雙職
  • 民康會遊惠州展身心
  • 炮台變身博物館
  • 基層公職協探望傷病會員
  • 美滿家協體驗樂齡樂活

紅樹移植獲專利保育成功

2017-03-28 06:35






    當年奄奄一息   首試危機重重

    紅樹移植獲專利保育成功

    紅樹林是“大地之腎”,對維持生態系統穩定十分重要。一九九九年原生於龍環葡韻的大片紅樹,因區內大發展而奄奄一息。民署管委會委員梁冠峰表示,由於當年時間緊迫,困難重重,促使澳門發明成株遷植紅樹技術,令澳門紅樹林在蓮花橋底南北至西灣大橋一帶得到保育和發展。

    梁冠峰表示,為保育本澳原生紅樹林,當年與中山大學研究,商議及制訂紅樹遷植方案,經過反覆思量後,決定將紅樹遷至蓮花大橋底下。以當時的保育技術,紅樹只能採用幼苗和繁殖體(如種子)作移植或引種對象,蓮花大橋的海岸條件複雜,其溫度和鹽度影響紅樹幼苗和種子的發育,難以預料成活。即使成功活下來,幼苗成長為樹亦需五、六年。這些都讓團隊非常惆悵,因為某一個環節出問題,紅樹林便會在澳門消失。

    破爭議愚公移山

    在進一步研究後,決定採用創新和大膽的移植方法——成株移植。前所未有的嘗試,過程中社會上出現了很多爭議。不過經過團隊“愚公移山”,成株移植方法終於成功。紅樹林得以重生,相關種植技術更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專利證書。至今成株移植及種子種植的紅樹,為秋茄、白骨壤、桐花樹及老鼠簕四種,都是澳門的原生樹種。

    為保育沿海灘塗及紅樹林,民署於一○年啟動了“海岸綠翡翠紅樹林保育”計劃,借鑑之前的經驗,在氹仔東亞運大馬路沿岸灘塗種植紅樹,至一六年已先後種植二萬七千株。配合特區五年發展規劃,每年將種植不少於三千株紅樹。梁冠峰指,東亞運大馬路西灣大橋一帶河口較闊,紅樹生長可較蓮花大橋處多出一倍,為雀鳥棲息提供多一處選擇,而且該處可接填海A、B、C區,再轉彎往北安方向,發展前景有作為。

    提高生物多樣性

    龍環葡韻望德聖母灣一帶因轉變為淡水封閉人工湖,民署近年持續美化及豐富該處元素,除了設生態池,改善水質,優化水生動植物的生長和避危環境。種植大片荷花、木麻黃林等水生植物,在靠近威尼斯人一側種植約一千二百株水松,分隔馬路與水體,並藉樹木滯塵、降噪音、阻擋陽光,除了發現螢火蟲,亦吸引多種蜻蜓及蛙類棲息,提高區內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