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貫徹總體國安觀 實現澳長期安定
  • 雲浮同鄉會赴港參經貿投資會
  • 增三醫療機構辦電子駕照體檢
  • 團體機構深化國安意識
  • 海關晉升20首席關員
  • 官樂怡基金會12周年藝展開幕
  • 深合區促與葡語國科技合作
  • 七人晉升首席消防員
  • 深合區“組合拳”加速琴澳科創
  • 科技基金多措並舉助科研
  • 議員:首要加大運動員資助
  • 議員促優化門票銷售安排
  • 議員:發揮都更促進經濟發展
  • 議員促善用閒地回應社會訴求
  • 議員倡澳建完善人才需求庫
  • 議員關注教育網絡素養支援雙職
  • 民康會遊惠州展身心
  • 炮台變身博物館
  • 基層公職協探望傷病會員
  • 美滿家協體驗樂齡樂活

優化公交步行解出行難

2017-04-01 06:35

    優化公交步行解出行難

    醞釀多時的松山行人隧道終有突破性進展,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昨透露工程即將招標,對逐步構建完善步行環境有幫助。但要解決本澳交通困局,除要政府多下苦功,更需要社會配合支持。

    彈丸之地,近二十五萬機動車輛,令澳門成為全球車輛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形成目前最困擾民生的交通困局。為控制車輛增長,當局近年透過調升泊車費用、縮短驗車年期、加稅,以至近期調升“開鎖費”等一系列行政費用,增加擁車成本,無疑有助減低居民買車意慾。但公交不濟、步行環境欠佳,即使提高擁車成本,亦難以減少居民使用私人車輛出行。皆因對於不少居民而言,私人車輛已是生活必需品。

    地方不大,本應鼓勵步行。奈何在過去長期城市發展規劃中,欠缺考量優化步行環境,結果車輛無限制增長,廢氣充斥,步行環境越見差劣。為優化步行環境,當局近年的確作出努力,單是松山這一城市天然屏障,透過興建愕街扶手電梯、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計劃,除方便居民前往山頂醫院,亦為荷蘭園與新口岸間打造一條步行捷徑。如今,當局即將落實松山行人隧道計劃,打通筷子基、高士德至新口岸的步行捷徑,若以現時繁忙時段的塞車狀況,步行隨時快過坐車。

    但要進一步減低擁車意慾,就必須從優化公交着手。彈丸之地擁有近八十條公共巴士線路,公交網應有足夠覆蓋度。問題是,基於居民車到門前的習慣,巴士站點間距過近、路線重複,直接影響巴士行車效率,並對交通造成壓力。因此,為提高巴士效率,增加站點距離、減少站點的確十分必要,表面上或會對部分居民造成不便,實際上卻能提升巴士效率,配合路線調整、靈活發車,從整體上提升公交運載力及效率,有助鼓勵更多居民使用公交。

    控車增長、優化公交、鼓勵步行,為解決本澳交通不二法門。在推動過程中,難免會有陣痛期,若不如此,交通死結只會越纏越死,後果需要全社會共同承受。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