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特朗普製造籌碼欲逼中國埋單 黨報:301傷不了中國筋骨
  • 美國務卿表示美國仍願與朝鮮對話
  • 特朗普被指袒護白人至上主義
  • 中美兩軍建首個對話機制 11月首次對話細節待定
  • 印美擬建立外交國防新對話機制
  • 台三大黨要求林全到「立院」報告大停電事件
  • 習近平勉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大學生 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
  • 韓國總統: 將竭盡全力阻止半島發生戰事
  • 國際和平集會紀念抗戰勝利72週年 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祈禱世界和平
  • 新華社評論:安倍回歸的「初衷」應該是「和平發展」
  • 美將啟動對華貿易調查損害中美經貿 商務部強調:堅決捍衛中方合法權益
  • 貴州沿河土家人的脫貧「山字經」
  • 普通民眾科學素養提升爭取「發言權」
  • 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內地港澳青年熱議中央出臺便利性政策措施
  • 蔡英文:司法應貼近人民判決要能看得懂
  • 北韓攻擊關島是否中立 陸:不便回答 美中貿易掛鉤北韓問題 陸:不合適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工作也已啟動
  • 美國政府或對中國發起貿易調查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啟動
  • 北韓搞不定特朗普揮301大刀砍中國 美祭301學者:特朗普欲增加對中籌碼

誰主導美中台政策特朗普決策圈爆角力戰

2017-04-03 01:04
  【中央社華盛頓1日專電】特習會前,美國輿論出現呼籲特朗普政府延遲會面的聲浪,但也有專家認為應照常進行。各界認為最大的問題是,特朗普是否有兩岸與中國政策,誰在主導美中台互動?
  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在北京重述中方立場的談話,讓華府外交界大吃一驚。白宮前副國安顧問瑞特納(Ely Ratner)認為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未準備好迎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應至少延後1個月。
  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涉及兩岸部門的重要執行階層,例如助卿和助理部長職務懸缺數月。各界質疑,特朗普見習近平前,是否瞭解完整的兩岸與中國政策論述,或者特朗普虛實難料,有政策也無助。
  前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陸士達(Stanley Roth)與白宮國安會前亞洲事務資深主任葛林(Michael Green)的經驗認為,中方對這類安排極為敏感,會談應照規劃如期進行。
  美國官僚體系仍有大量擁有豐富經驗,善於和北京與臺北打交道的專業老手,但決策權顯然在白宮,特別是特朗普身旁人士。
  白宮「不支薪顧問」第一千金伊凡卡(Ivanka Trump)雖表明專注女性平等工作權議題,但她頻繁出入外交場合。伊凡卡的丈夫第一駙馬庫許納(Jared Kushner)是白宮資深顧問,就任前已與中方人士往來,並與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多次會晤,據傳是特習會的重要推手。
  華府外交界對欠缺外交經驗,外行領導內行的兩人可能主導政策,以及白宮內的強硬派,感到不安。
  共和黨人士指出,白宮資深策士巴農(Steve Bannon)與幕僚長蒲博思(Reince Priebus)雖接近特朗普,但總不比家人,國安顧問麥馬斯特(H.R. Mc Master)的影響力更小。
  前白宮官員說,伊凡卡與庫許納在特朗普身邊扮演「拉住」父親的角色,讓特朗普不至於太瘋狂。
  前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北京分社長潘文(John Pomfret)指出,沒人知道誰掌握當前美國的中國政策,庫許納面對崔天凱似乎「隨傳隨到」,提勒森則要求白宮讓他擔任北京的對口。
  潘文認為,如果這說法屬實,將重演1980年代國務卿舒茲(George Shultz)和白宮幕僚爭中國政策主導權的歷史。
  雷根(Ronald Reagan)總統的首任國務卿海格(Alexander Haig)任內推動與北京簽署817公報,美國對台軍售的負面影響延續至今,舒茲上任後持續與白宮國安會角力。
  美國輿論常以雷根執政初期,權力爭奪與政策暴走比喻當前特朗普政府的狀態。海格亟欲處理前蘇聯核武威脅,種下817公報的惡果。這也是即使各方多評估特習會不會簽公報,第4公報流言還是陰魂不散的因素。
  當特朗普遇上習近平漢堡與國宴的抉擇
  美國總統特朗普競選期間頻繁批判中國,他說中國強暴美國,還說不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吃國宴,只請麥當勞漢堡。特習會將登場,外界好奇特朗普將如何實踐他的「承諾」。
  選舉語言與上臺執政是兩回事,不過素人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要抽乾華府沼澤,改寫政治陋習,上臺後,連番出招簽署撤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編列預算在墨西哥邊界築牆,不斷強調他說到做到。
  各界好奇,面對中國,特朗普能實踐競選承諾嗎?
  2015年8月,習近平訪問華府與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會談前,特朗普在福斯新聞網(Fox News)政論節目O'Reilly Factor說,「不會以國宴款待習近平,只會給他麥當勞漢堡,並告訴他,必須把工作搞定。」
  2016年4月,特朗普在華府舉行的首場外交政策演說表示,「中國尊重實力,美國正失去中國的尊重。」他批評中國,認為歐巴馬行事作風太軟弱,不夠強勢。
  2016年5月,特朗普在印第安納州造勢活動高聲說,「不能繼續放任中國強暴美國,那正是他們現在的所作所為。」這是競選期間,對中國最嚴厲的用語。
  美中關係千絲萬縷,既競爭又合作。中國是美國的大債主,佔美國整體貿易逆差7到8成,特朗普視中國和墨西哥為美國勞工慘況的元兇,要實踐競選承諾,必須解決這些問題。
  不過,以往多位美國總統選後對中國政策「髮夾彎」,特朗普至今未提宣佈中國為貨幣操縱國,以及對中國進口貨品提高關稅等選舉承諾。
  美國外交界多認為,即便是特朗普,也得回到美國傳統的中國政策上。不過鷹派指出,特朗普應堅持本色,要對習近平講清楚、說明白,別在外交辭令上打轉。
  特朗普執政美中台關係大事記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將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佛州會面,美中台關係發展備受關注。路透社整理特朗普去年11月贏得美國大選以來,美中台關係重大發展如下:
  11月13日:與習近平通電話,特朗普一改選舉批評中國的強勢態度,強調他和習近平將建立讓兩國前進的最堅實關係。
  12月2日:特朗普與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通電話。此舉可能觸怒一向視台灣為中國領土的北京當局,使美中關係複雜化。大陸很快提出抗議,指責台灣搞小動作。
  12月11日:特朗普表示,美國不見得要堅守長期以來認為台灣屬於「一個中國」的立場,對美國近40年來的政策提出質疑。
  12月12日:特朗普表示美國不見得要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後,大陸表達「嚴重關切」。
  12月14日:大陸駐美大使向特朗普發出隱晦警告,稱北京當局絕不會在國家主權或領土完整議題上與華府討價還價。
  1月11日:由陸方唯一1艘航空母艦帶領的大陸艦隊通過台灣海峽,台灣因此緊急出動戰機與海軍船艦,這是北京與台灣緊張關係升高的最新跡象。
  1月12日:當時特朗普的國務卿提名人選提勒森(Rex Tillerson)表示,大陸不應繼續在南海爭議海域填海造陸,稱他們在島上興建軍事設施的行為,「類似於俄羅斯從烏克蘭手中奪走克裡米亞」。
  2月3日:大陸最高階外交官國務委員楊潔篪告訴白宮國家安全顧問佛林(Michael Flynn),大陸希望與美國合作,管控分歧與敏感問題。
  2月9日:特朗普破冰致函習近平,稱盼與其合作,發展兩國關係。
  2月9日:特朗普改弦易轍,與習近平通電話同意遵循「一中政策」。
  3月18日: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訪問北京時表示「藉由對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理解」,因使用中方慣用的語言與字彙,中國媒體解讀成是「中國外交的勝利」。

新華澳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