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特朗普製造籌碼欲逼中國埋單 黨報:301傷不了中國筋骨
  • 美國務卿表示美國仍願與朝鮮對話
  • 特朗普被指袒護白人至上主義
  • 中美兩軍建首個對話機制 11月首次對話細節待定
  • 印美擬建立外交國防新對話機制
  • 台三大黨要求林全到「立院」報告大停電事件
  • 習近平勉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大學生 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
  • 韓國總統: 將竭盡全力阻止半島發生戰事
  • 國際和平集會紀念抗戰勝利72週年 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祈禱世界和平
  • 新華社評論:安倍回歸的「初衷」應該是「和平發展」
  • 美將啟動對華貿易調查損害中美經貿 商務部強調:堅決捍衛中方合法權益
  • 貴州沿河土家人的脫貧「山字經」
  • 普通民眾科學素養提升爭取「發言權」
  • 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內地港澳青年熱議中央出臺便利性政策措施
  • 蔡英文:司法應貼近人民判決要能看得懂
  • 北韓攻擊關島是否中立 陸:不便回答 美中貿易掛鉤北韓問題 陸:不合適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工作也已啟動
  • 美國政府或對中國發起貿易調查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啟動
  • 北韓搞不定特朗普揮301大刀砍中國 美祭301學者:特朗普欲增加對中籌碼

美中三公報牽動美中台三邊關係 「一中政策」預料是特習會議題

2017-04-03 01:03
  【中央社臺北2日綜合報導】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依照華府詮釋,是以美國與中國的「三項公報」以及美國的台灣關係法等正式和非正式文件為基礎,兩大架構形塑美中與美台關係,牽動數十年來美中台三邊關係。
  美中三項聯合公報,是美國與中國大陸關係的根本,指的是1972年的上海公報、1979年的建交公報,以及1982年的所謂八一七公報。
  據美國在台協會(AIT)網站公佈的內容,美中在1972年的上海公報提到,雙方關係走向正常化,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
  美國在公報中指出,美國認識到台海兩邊的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此立場不提異議,也將隨著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在台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
  而在1979年的建交公報,雙方除重申上海公報一致同意的各項原則,也提到美國政府認知中國大陸「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
  在1982年的八一七公報,美國政府則聲明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對台出售武器的政策,並準備逐步減少對台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取得最後解決。
  美中台問題專家諾頓(J. M Norton)在時事新聞網站「外交家」(The Diplomat)撰文指出,美中三公報架構是美國與中國大陸關係的基礎。美國的立場是認知「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且無意推動「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
  而美國這項政策的另一架構則是1979所訂的台灣關係法(TRA)、1982年的「六項保證」,以及美國總統雷根在1982年八一七公報的秘密備忘錄,是美台關係的基礎。
  諾頓認為,儘管美國政府持續履行「一個中國政策」(One China Policy),但因分別支撐美中關係與美台關係的兩個架構雖然都支持和平解決兩岸間的議題,卻也存有競爭關係,使美國的對華政策始終存在矛盾。
  一中搖擺特朗普打什麼主意
  「一中政策」預料是特習會的重要議題,美國總統特朗普當選前後態度搖擺,讓兩岸專家和中國通憂心,特朗普仍強調軍事外交的「不可預測性」,這也是亞洲各國神經緊繃的原因。
  2016年12月2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團隊發布新聞稿指總統當選人特朗普接聽總統蔡英文的祝賀電話,成為全球頭條。美國媒體狂批特朗普不懂外交和美國的一中政策,撕破兩國關係正常化後的外交成規,還有國會議員指這可能挑起戰爭。
  特朗普當晚在推特(Twitter)發文,「台灣的總統今天『打電話給我』,祝賀我當選總統,感謝妳!」
  隔天特朗普不甘示弱再推文,「美國對台出售數十億美元的軍備,這很有趣,難道我連一通台灣的祝賀電話都不能接!」
  川蔡通電罕見的連續多日成為美國媒體頭條,台灣的國際能見度在美台斷交後,衝上最高。不過特朗普意圖把一中搬上檯面的動作還沒結束。
  2016年12月11日,特朗普在福斯新聞(Fox News)專訪中說,「完全瞭解一中政策,但不知道美國為何要被一中政策綁住,除非我們與中國達成協議。」他還說,「不希望中國『命令』我怎麼做,這是打進來的電話,對我勝選表示祝賀,非常和悅簡短的一通電話。」
  這段訪問被各界解讀為,特朗普政府也可能視台灣為美國利益下的交易籌碼。
  2月9日,美中陸續發表聲明,白宮新聞稿寫到「應習近平要求,特朗普同意遵循我們(美國)的『一中』政策」。特朗普對一中髮夾彎的做法與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類似,雷根在競選期間還聲言要恢復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但幕僚卻在當選後推動八一七公報。
  特朗普掀起一中的驚滔駭浪,讓華府中國通和兩岸觀察家高度憂心。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兩度建言,為特朗普政府上美國一中政策的入門課。即使特朗普回到一中,蔔睿哲還是不放心。
  蔔睿哲指出,一中議題各方都有看法,不會一次就有定論。相較於美國多任政府,特朗普性格主導政策的決定。特朗普看似擱置一中,但不代表不會再提。
  蔔睿哲的關切不是沒有根據,特朗普決策圈充滿反體制人士與政策菜鳥,輕視繁冗的外交常規和用詞。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ion)在北京重述中方的政策用字,形同為北京背書,但特朗普政府對此興趣不高,認為是過度解讀。
  鷹派人士如前駐聯合國大使波頓(John Bolton)認為,美國的中國政策長期被體制人士把持,環境與現狀和設定美中關係的年代大不相同,是改變的時刻。
  台美關係基石:台灣關係法
  為因應美國政府與中華民國(台灣)斷交,轉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建交,美國國會於1979年訂頒「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
  在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1972年訪問中國大陸並與當時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總理周恩來會面後,美國與北京的關係轉趨正常化,以致簽署「上海公報」。
  美陸簽署上海公報,雙方保證改善關係,並同意任何國家都不該在亞太地區尋求建立霸權(部分是為了保證共同對抗蘇聯),且台灣的政治地位不會於短期內解決。美方認知中國大陸的「一個中國政策」,並同意降低在台灣的軍事設施數量。
  美國與中國大陸簽署的上海公報,是冷戰時期權力移轉的開始,讓美國與中國大陸聯手對抗蘇聯。
  至1979年,雙方關係已改善到美國決定改變對華政策的轉捩點。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政府與中華民國政府斷交,改與中國大陸簽署聯合公報,建立雙方外交關係。
  美國轉而承認北京,是中國大陸崛起的伊始,不久就進入聯合國,迫使中華民國政府放棄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席位,由中國大陸取代,並讓中國大陸得以參與全球經濟,最終導致它展開市場改革與快速成長。
  在與中華民國斷交轉而與北京建交後,美國政府迅速採取行動通過立法,以便即使屬非官方性質,仍能繼續以個別政治實體來對待中華民國政府。台灣關係法因而於1979年通過,提供台灣許多保障。
  台灣關係法允許美國專為台灣所設的「美國在台協會」,作為事實上大使館,讓台灣雖與美國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仍能獲美國國內法承認為主權實體。
  台灣關係法賦予美國義務,協助台灣維持對抗中國大陸入侵的防衛能力。1996年,中國大陸因認為當時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在美國康乃爾大學演說已違反一個中國政策,朝台灣發射飛彈作為警告,美國當時就派遣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駛近台灣海峽,準備協防颱灣化解衝突。
  雖然許多台灣人批評所提供裝備不夠現代化,但美國定期對台軍售。
  作為對台灣關係法的補強,自雷根之後的每位美國總統與國務院,不斷重申名為「六項保證」的指導原則。
  六項保證的重點包括:美台關係不受中國大陸影響、不修改台灣關係法、不設定終止對台軍售期限、美國不居間擔任兩岸調人、美國不承認中國大陸對台灣的主權主張、美國不改變對台灣主權的立場,認為這個問題應該由兩岸自行和平解決。

新華澳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