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貫徹總體國安觀 實現澳長期安定
  • 雲浮同鄉會赴港參經貿投資會
  • 增三醫療機構辦電子駕照體檢
  • 團體機構深化國安意識
  • 海關晉升20首席關員
  • 官樂怡基金會12周年藝展開幕
  • 深合區促與葡語國科技合作
  • 七人晉升首席消防員
  • 深合區“組合拳”加速琴澳科創
  • 科技基金多措並舉助科研
  • 議員:首要加大運動員資助
  • 議員促優化門票銷售安排
  • 議員:發揮都更促進經濟發展
  • 議員促善用閒地回應社會訴求
  • 議員倡澳建完善人才需求庫
  • 議員關注教育網絡素養支援雙職
  • 民康會遊惠州展身心
  • 炮台變身博物館
  • 基層公職協探望傷病會員
  • 美滿家協體驗樂齡樂活

綠領荔枝碗認識人文生態史

2017-04-03 06:35




    綠領荔枝碗認識人文生態史

    【本報消息】“大學生綠領計劃二○一七”學員日前到訪路環石排灣區和荔枝碗村,透過參觀土地暨自然博物館、疊石塘山、荔枝碗船廠遺址等地,帶領學員感受古澳門的自然生態面貌及昔日的人文歷史氣息,認識本澳動植物的原生態和地質特點、了解本澳造船業的輝煌史和現存情況。有學員感慨荔枝碗村造船業的沒落,不少人認同該區有保育價值,是人類文明的見證,期望政府完善規劃。

    生態環境正受污染

    該計劃由綠色未來主辦、理工學院協辦、並獲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和澳門基金會贊助。為了向學員提供多元認識本澳環境狀況的機會,活動一連五星期辦“二打綠遊學團”,帶領學員往本澳各地走訪認識、多方位探索澳門的綠色元素。眾學員日前往路環石排灣區和荔枝碗村作最後一次參訪,在在兩位專業導賞——澳門生態導師陳俊明和守護路環荔枝碗造船村關注組副召集人談駿業的介紹下,到訪土地暨自然博物館、疊石塘山和荔枝碗船廠遺址等地,從石排灣區和荔枝碗的名字起源開始,探討舊澳門填海前的海灣痕跡。

    陳俊明在分享時慨歎澳門的人文資源比自然資源多,昔日在澳門區出沒的動物已銷聲匿跡,本澳不少山頭的土生植物亦面臨着“生態殺手”薇甘菊的生存威脅;近幾十年,澳門沿岸海域出沒聚居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同樣因海上工程和污染等因素,其生境範圍越縮越小;去年出海觀豚足足耗時五小時才捕獲兩條中華白海豚的蹤影。

    期望政府完善規劃

    有學員認為澳門的生態資源本應更多樣化,例如澳門鳳尾蘚是在澳門首次發現的特別物種,可見本地的動植物資源應加以重視和保育。在是次參訪過後覺得澳門背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歷史其實很美麗很值得讚頌流傳。另有學員感慨本澳造廠業沒落,從前對荔枝碗的記憶只限於路環漢記的咖啡香,但短短一小時的荔枝碗導賞令其仿佛看見造船業時代的變遷。曾經孕育着澳門輝煌一時的造船業,自○六年起荒廢,至今又自然形成了一片鳥類的棲息地,路環最古舊的村落與最新的澳門大學建築群隔海相望,不少學員認同該區有保育價值,是人類文明的見證,期望政府完善規劃。

    活動負責人霍惠平稱,是次路環參訪令學員反思良多,大部分學員表示首次參加相關的本土深入導賞,過程中專心聆聽講解,令學員加深認識到舊澳門的地質面貌和昔日豐富的生態資源,更了解到導賞工作的五大元素。通過談駿業口述荔枝碗工業村的故事,學員了解到更多本土自然環境與人文生活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