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郭書瑤分享浪姐舞台經驗
  • 張雷慈父上身出彩
  • 伊能靜心疼兒子被網暴
  • 胡玫感慨新片《紅樓夢》公映
  • 林志玲嘆時間不等人
  • 張藝興主演話劇播中華文化
  • 容祖兒說服媽咪請專人理財
  • 曾慧邀同門開騷紀念祥哥
  • 葉振棠預演封咪
  • 陳自瑤緊張女兒反叛期
  • 張家輝:老婆幾時都咁靚
  • 修哥下月澳門開唱再破紀錄
  • 視事關心
  • 節目表
  • 賓史迪拿慘敗後擬轉型
  • 前田敦子打卡大熊貓動向受關注
  • 凱莉珍妮出新品牌主打牛仔褲
  • 夏洛特賣豪宅搬細屋
  • Bon Jovi自豪樂隊成功
  • 香川照之引退逾年曬近照

陳飛歷大開眼界

2017-04-09 06:35








    澳門導演隻身闖內地

    陳飛歷大開眼界

    本地劇壇近年冒起不少優秀的年輕導演,剛完成在文化中心上演《再 · 見之時》導演工作的陳飛歷是其中一位。飛歷創立的葛多藝術會已踏入第十一年,為本地劇迷送上多齣精彩劇作,但飛歷近年的工作重心卻不只在澳門,表演足跡遍及各地。因執導《再 · 見之時》的“上海故事”,飛歷在上海逗留了一段不長不短的時間,筆者亦趁他回澳時做了個訪問,讓他分享一下在內地當劇場導演的見聞。

    畢業於北京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的飛歷,可說是和非本地演員合作最多的其中一位劇場導演,這次執導《再 · 見之時》,便和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演員合作,上月初到上海和演員們排戲。談到這次上海之行的經歷,飛歷說:“今次除了去做導演外,也有特別的‘福利’,就是有機會欣賞到幾齣在當地上演的劇作,例如由恐佈小說《Misery》改編而成的舞台劇。據我觀察所見,上海演出的劇種比北京更多元化,類型也偏向現代。有一些小說作品,例如郭敬明的《小時代》、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我曾想過將它改編成舞台劇,但原來在上海已有導演做過,還正式公演了,且迴響不俗。”

    飛歷認為,內地劇場觀眾人數最旺盛的時期是○四年至一○年,“○八年我考入中戲,當時小劇場在北京很盛行,入小劇場可說是一種潮流。之後我發現上海的情況也相似,不乏小劇場的支持者。據我所知,內地已有一套關於劇場的商業系統,例如上海錦輝藝術傳播、北京開心麻花等大公司,每年都會斥巨資購入流行作品的IP(知識產權),然後將它改編成舞台劇,由於這些作品本身已有一定的粉絲群,因此其舞台劇自然備受關注,一推出便掀起‘撲票’熱。不過隨着觀眾看作品多了,也學識選擇,不再濫看,入小劇場的潮流也稍為冷卻。但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劇場還是發展得相當蓬勃的。”

    飛歷二○一二年參加文化中心的“戲劇友導計劃”,並順利入選,因此他得到和香港“戲劇教父”之稱的毛俊輝合作製作演出的機會。飛歷表示:“毛Sir影響我很深,記得他曾教過我,要多搞一些有成效的劇,令我開始反思本地劇場的生態問題。事實上,澳門劇場並非冇人才,只是受人口所限,欠缺觀眾。那時我想,如果將澳門劇場的作品帶到內地演出,效果會怎樣呢?”

    後來,飛歷真的帶着本地作品《決定 · 性》到北京獻演,“內地劇場的觀眾人數多,有些還喜歡寫劇評,因此得到的反應和迴響之大,是我前所未見的。這亦令我更加想留在內地發展,挑戰一下自己的實力。”不知不覺,飛歷已在內地劇壇建立了一定人脈,正着手執導在內地上演的第四齣作品,“一個澳門人要在這個大市場生存,只能頻密地推出新作。”談到未來目標,飛歷希望能執導一齣屬於自己又為人熟知的代表作。

    文:花生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