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2月跨境車流按年升2成8
  • 女子特製背心走私300多支眉筆被截
  • 一連三日舉行 澳門國際環保展今開幕
  • 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 趙樂際: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 市署:生鮮雞日均供澳2700隻銷情穩定
  • 旅客涉改裝電輪椅走私176部手機入內地
  • 珠海研增特困、城鄉低保補助金
  • 張永春稱本澳要因應內外形勢變化謀發展
  • 勞工局今年已助2742人次就業
  • 【關注加沙局勢】 以軍續轟炸加沙多地逾三十人死亡
  • 本地失業率維持2.8%
  • 社工局去年錄40宗懷疑家暴個案
  • 旅局續發掘國際市場及新興旅遊平台
  • 歐陽瑜: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推動中醫藥發展
  • 拱北連接大橋口岸人工島橋樑新進展 次季正式動工 料兩年內通車
  • 城大料新學年報名人數逾3萬
  • 城巿難觀星?機構冀藉科普保育星空
  • 參展商冀透過MIECF加強交流拓展市場
  • 韓國首爾巴士大罷工 近98%巴士停駛
  • 王文濤晤荷蘭外貿大臣 商光刻機輸華

曾志龍勉青年創業三把斧把握新機遇

2017-04-15 06:30
城大舉辦「一帶一路」研究生學術沙龍–青年創新創業座講賓主合照.JPG

【本報訊】澳門城市大學校董曾志龍以「我的未來我主宰」主題,於4月12日在城大舉辦的「一帶一路」研究生學術沙龍–青年創新創業座講中,分享了在國內外和澳門經濟環境下,青年創業的願景和核心價值,並闡述了澳門特區政府為青年提供的各類優化政策和條件。勉勵青年把握「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新機遇,共同迎接創業創新的時代浪潮。
曾志龍表示,在澳門,畢業後就業?很多青年還比較糾結。他那個年代卻是沒得選,因為整體經濟環境不好和家庭困難,為了生計,曾從職業高中就輟學出來打拼,從一個電器維修工開始,一路打拼,一路磨難,經歷很多艱辛,但更多的收穫是成長。
他表示,中國經濟近三十年騰飛,帶來社會的快速發展,但是每個年代都有機遇和挑戰,如何把握才是青年創業所在。從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到加入WTO,到如今移動互聯新時代,中國經濟書寫了四次波瀾壯闊的畫卷,這個時代從國際、國內到澳門本土3個方面來看:(一)國際大環境:互聯網經濟的蓬勃發展為創新創業奠定了技術和理念的基礎;(二)國家戰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新一輪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和新動力,從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各種配套的鼓勵政策和措施;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為創業創新提供了各類新機遇;(三)澳門經濟環境:特區政府為全體市民,特別是咱們年輕人創業創新提供了各種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澳門「青年創業援助計劃」,向青年提供最高三十萬的免息貸款;青年創業孵化中心向創業者提供免費臨時辦公場所及多項顧問服務;澳門文化產業基金提供無償資助,包括項目補貼及銀行貸款貼息;加之各培訓計劃,文創中心及眾籌平台,大大優化了青年人的創業環境。
他指出,創新,更多的是創新式創業。一個產品能定位於未來,能解決當今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是創新。創新要能夠突破框架,創新要懂得改變思維,如美國的3M,蘋果,德國的拜爾在世界一直佔領先地位,主要原因是產品和理念不斷創新。而中國作為後起之秀,創業氛圍濃厚。但是,在美國矽谷的創業項目中,100個項目通常30個是有創新技術含量的,而在中國100個創業項目,只有3個有創新技術含量的,這些方面說明科技創新對於國家完成「供給側改革」是一個挑戰,中國還有很大的創新空間。
曾志龍表示,創業非衝動之舉。年輕人往往把創業想得太過簡單,對於自己即將涉足的產業或領域,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詳細的規劃,並沒有正確評估承受風險的能力。而創業很多時候都會出現沒有利潤或虧本的情況,亦會伴隨著各種意外和挫折。他建議現場青年及學生,「做最好的準備,作最壞的打算」。創業除了興趣,還涉及如人力,財務,營運等,還有持續堅持。
在分享結束之後,面對現場青年關於創業的困惑和疑問,曾志龍以商界二十餘載的經驗闡述了創業準備的三個緯度:了解自我,工匠精神和找對拍檔。他提醒在了解目標、能力、興趣、智謀、局限和其他特徵後,更要了解優勢以及風險,困難與挑戰,最後是權衡利弊,恰當選擇,創業前期就是一個思維選擇的系統工程。
他表示,在年輕人創業過程中,偶爾會出現一種誤區,一味追求高科技,獨創性,而忽視兢兢業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有的青年認為要創業就一定要投身高科技領域。如果你有這個方面的技術儲備,這是一個好選擇;但同樣也不要忽視傳統產業,傳統領域。但是,創業不一定要攀高求全,做別人沒有做,不敢做的東西,無論是從事高科技行業還是傳統行業,把「工匠精神」作為立命之本是做事的精神之一。
曾志龍最後表示,成就事業不能光靠一個人打天下,取得成功需要找合夥人或團隊共同經營。「獨行快,眾行遠」一個成功團隊,不僅要科研人才,經營人才,同樣需要管理人才,有時甚至還要甘坐冷板凳的人。他現年四十多歲,依然把自己重新歸零。而且心中還有再次創業的夢想,希望與青年人一起重新出發,攜手並進,共同努力,共同迎接創業創新的時代浪潮,並將這種正能量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