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復活節假期首日 港珠澳大橋離境車輛增多
  • 30歲本澳女子拾獲手機據為己有被捕
  • 男子疑墮網上刷單兼職騙局失10萬元
  • 有議員促檢討未成年人性犯罪刑罰
  • 據報王文濤將訪歐洲 商電動車補貼調查
  • 王毅冀同阿盟政治上繼續相互支持
  • 國足原主帥李鐵認受賄行賄 擇期宣判
  • 街總新一屆理監事就職禮舉行
  • 街總辦酒會慶祝成立40周年 特首:續支持街總發展
  • 賀一誠冀應急管理部助澳提升公共安全水平
  • 賀一誠會見國家應急管理部一行
  • 衛局籲外遊預防登革熱及麻疹
  • 廣東省核應急委員會參訪氣象局
  • 新濠國際去年淨收益295.3億港元
  • 社工局:續優化穿梭復康巴士服務
  • 王仁華、肖天亮獲晉升為上將
  • 李強促推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 商會冀吸引更多會展活動落地澳門
  • 福島第一核電站擬一年七次排核污水
  • 深合區宣講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便利措施

看待大數據還需「大眼界」

2017-04-19 06:30
【新華社北京電(記者楊駿 郭洋 胡丹丹)】當人們享受被電商的大數據“算計”而帶來的方便和廉價時,有時也會陷入它是否有損實體經濟、是否破壞個人隱私等擔憂。
糾結於此類擔憂甚至爭論,人們往往容易忽視大數據更宏大的意義:在促進傳統行業升級改造、引領新興產業和新興應用蓬勃發展、提升社會運行和管理效率等方面,大數據正引發新一輪革命。人們看待大數據的眼光也亟待與時俱進。
傳統產業大升級
“噴氣式客機一起飛,就會產生海量數據,”清華大學信息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薛一波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介紹,“分析客機實時傳輸的大數據,可實時掌握飛機的運行狀態,提前預警和發現潛在問題,採取預防、維修等措施,大大減少故障率。”
類似技術也應用在高鐵上。薛一波說,以往鐵路工人在鐵軌上敲敲打打,通過聲音檢查問題;如今,高鐵上的各種傳感設備可實時傳回車輛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即可實現故障預警、診斷、排查和定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他說,大數據分析可大幅提升傳統行業的運行效率、降低運維成本、提升數據價值,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工業大數據應用已非常普及。
“大數據技術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是必然的,”暨南大學信息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院長鄭力明對記者說,比如,德國積極推動包含工業大數據應用在內的“工業4.0”計劃,正是要進一步促使工業生產與信息技術融合,使供應、製造、銷售各環節智慧化。
鋻於大數據更廣泛的潛力,早在2012年,世界經濟論壇就發佈《大數據•大影響》報告指出,數據已成為一種像黃金和貨幣一樣的經濟資產。
如今,大數據巨大的商業價值正成為推動經濟變革的新引擎。中國工信部已印發《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技術先進、應用繁榮、保障有力的大數據產業體系。大數據相關產品和服務業務收入將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年均複合增長率保持30%左右。
“現在的突出問題,一是許多傳統企業行業和機構缺乏新思維,沒有意識到,甚至不清楚大數據這種戰略資源的價值所在;二是缺乏機構間融合和深度合作,有數據的不知怎麼用,會用的沒有數據,因此需要打破條條框框、利益分割,共同促進大數據產業鏈的健康發展,”薛一波說,“除消費領域外,更多傳統企業的大數據思維應成為行業共識。”
“天算”挖掘大價值
“人算不如天算,天算就是雲計算,”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日前在深圳IT領袖峰會上強調了雲計算的重要。
今年1月初,谷歌、微軟、阿里巴巴和英特爾等科技巨頭相繼公佈的季報均顯示:雲計算已成為這些技術巨頭最大的增長引擎。
如今,說起大數據,人們往往會提到雲計算,可雲計算與大數據又是什么關係?可以說,大數據與雲計算一個是問題,一個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問題看,當前社會的數據資源正呈指數級增長。薛一波說,2006年,個人用戶才剛剛邁進TB(1TB相當於10的12次方字節)時代,而全球共新產生約180EB(1EB相當於10的18次方字節)數據;到了2011年,這個數字達到1.8ZB(1ZB相當於10的21次方字節)。有市場研究機構預測,到2020年,整個世界的數據總量將會達到35.2ZB。
對於如此大量的非結構數據,傳統計算機分析已難以勝任,集分佈式計算、效用計算、網絡存儲、虛擬化等為一體的雲計算應運而生。通過雲計算對大數據進行分析,才能釋放出更多數據的隱藏價值。
“因此,從技術上看,大數據與雲計算的關係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大數據時代》作者、英國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這樣解釋。
他還認為,大數據要求人們改變對精確性的苛求,轉而追求混雜性,並找出數據間的關聯。這種思維的轉變將是革命性的,而雲計算是發現並征服這些巨量混雜性數據的“利器”。
去年7月,美國高德納諮詢公司曾估計,未來5年內IT產業將有超過1萬億美元支出,直接或間接促進企業向雲計算領域轉型。
與雲計算相伴的是行業人才培養問題凸顯。全球知名職業人士社交網站“領英”公佈的最受僱主青睞且最搶手技能中,雲計算排名第一。鄭力明也指出,目前中國發展大數據和雲計算最大的問題在於人才,尤其是企業界需要大量人才。
打通信息“大動脈”
統計顯示,目前我國信息數據資源80%以上掌握在各級政府部門手裏,“深藏閨中”造成極大浪費。一些地方和部門的信息化建設各自為政,形成“信息孤島”和“數據煙囪”,給應用帶來不便。
中國人民大學調查與數據中心副主任、社會學系副教授王衛東認為,數據開放意義重大。因為大數據最初是用數據模型採集的各種信息的總和,開放數據能幫助研究人員找到之前看來不相干的事物間的關聯,然後據此找到更精確的計算參數。開放程度越高,參數設置和分析就會越精準,得出的信息參考價值越高。
正因如此,“開放數據”已成為一股世界性運動,各國政府則成為這場運動中最重要的對象。推動信息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共用,加快推進公共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已經成為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標。
2015年中國國務院印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指出,數據已成為國家的基礎性戰略資源,要大力推動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享,加快政府信息平臺整合,消除信息孤島,推進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增強政府公信力,引導社會發展,服務公眾企業。
所謂信息化,不僅在於“有”,更在於“通”。尤其是在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必須實現有效流通和共享,才談得上“化”。當今世界,信息化發展不進則退。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信息資源深度整合,讓大數據思維與時俱進,才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