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蔡英文「三新論」凸顯其繼續誤判形勢

2017-05-04 03:29
  蔡英文在就職一周年前夕,被路透社「擺了一道」,使其極為被動。因而趕忙進行補救,終獲得路透社道歉,並說是事前不知其駐美記者也已約定了特朗普作專訪,因而造成了「撞車效應」。但蔡英文卻仍然咽不下這口氣,即使是路透社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分別專訪她和特朗普,也不應該向她「裝彈弓」,出了一道讓她難以精準拿捏的問題。
  既然外面不可靠,那就只能是回頭找島內媒體了。畢竟,島內媒體是在她管治的陰影之下,即使是立場不同也不敢放肆,讓他難堪。按道理,最能精準反映民進黨的立場的,應是親綠的《自由時報》。不過,《自由時報》在民進黨內的權力鬥爭中,偏幫蘇貞昌而疏離她蔡英文,因而仍然不排除會有「挖陷阱的可能。」就是,最近《自由時報》就連發社論批評蔡英文,甚至使用到《有效領導與尾巴政府》的標題,並在內文直接批評蔡英文「虛偽」,「以大政府主義自居」,怎能排除自己「事主」的角色?直讓人們看得目瞠口呆。
  那麼,就找一份政治顏色偏藍而且又具公信力的媒體吧。於是,就找到了贊同「九二共識」但並不「親中」,有時也會批評北京的《聯合報》,這樣她在闡述兩岸關係的「新論述」時,就不用擔心會「不準確」引述她的談話內容,而且也因為該報贊同「九二共識」而具有公信力,反襯她的專訪內容的權威性。更難得的是,《聯合報》的網站並沒有被大陸的網警「封網」,大陸網民也可以「原汁原味」地讀到她的談話內容,而不是透過《環球時報》的批判文章而間接獲得可能會遭到「扭曲」的資訊,因而可以擴大她的這個專訪在大陸網民中的影響。
  蔡英文之所以要找島內外媒體作專訪,當然是與她即將上台一周年密切相關。而她找《聯合報》作島內媒體的首選(不排除在「五二零」之前,還將找另外一些島內媒體作其專訪),除了是彌補接受路透社專訪的「失誤」之外,顯然也與中共即將召開「十九大」相關。——因為在島內受眾的眼中,《聯合報》報導大陸消息,除了經常能挖掘到獨家並權威的資訊之外,立場也相對比較客觀持平,因而可能對中共「十九大」的資訊可能既快又準。而她在接受《聯合報》專訪談到對「十九大」的觀感時,對岸也會認為較能精準地反映她的立場態度。
  當然,蔡英文在這個專訪中談及到中共「十九大」,更是因為,過去的一年來,民進黨上下都認為,習近平的對台政策會在「十九大」上有所突破,因而寄望甚殷,而蔡英文的「維持現狀」及「不刺激,不挑釁」策略,也是為了做出「配合」,等待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做出大開大闔的「大突破」。但從最近北京仍然在台灣出席世界衛生大會的問題上「不鬆口」的情況看,似乎與他們對「十九大」的期待有巨大的落差。因而蔡英文有點失望,但為掩飾自己的再次誤判,就在這個專訪中說自己對中共「十九大」不押寶。這個說法有誰相信?直到現在,民進黨人在接觸大陸客人時,都在詢問「十九大」的情況。
  蔡英文在這個專訪中,提出了「三新論」--「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兩岸關係互動新主張。表面看,人們可能會被連續三個「新」字給嚇唬住了。但仔細一看其內容,卻是只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實質內容,在去掉那些「水分」之後,連「渣」都沒有。好像不似蔡英文的風格。畢竟,她在競選「總統」時,還提出了一些實質性的東西,否則就不會騙取到那麼多的選票。而在其「五二零就職演說」中,還有什麼維持「憲法體制」和《兩岸關係條例》的兩岸定位。畢竟,「憲法」是「一中憲法」,其「增修條文」的首句就是「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而《兩岸關係條例》的首句也是「國家統一前」。但既然「憲法」和《兩岸關係條例》都是彰顯國家統一的法律,為何蔡英文卻又拒絕承認這兩個憲制性法律所凸顯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亦即「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
  蔡英文的第一個「新」,是「新情勢」。按她的詮釋,就是「中國大陸應該本於新的情勢需求,重新思考兩岸關係,他們應該採取如何善意的態度,如果仍按照舊的方法、思考來處理,或者受制於官僚體制,若決策領導階層不能擺脫官僚體制長期以來的想法,她覺得現今兩岸關係需要的彈性與善意是不足的。」
  也就是說,蔡英文把「九二共識」視作為「舊思維」了。這不對了。「九二共識」是大陸兩岸政策的「壓艙石」。不管是習近平,還是其他的甚麼人當領導人,都不能扔掉。只要在世界上仍然有「國家」這個概念,都是如此。除非是到了共產主義社會階段,實現世界大同,因而國家消亡的時候。但這似乎還很遼遠。相反,在進入真正的「新世紀」之後,國際公法上的「國家」概念,更為堅實。全世界的國家,都在捍衛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統一及安全,甚至不惜以戰爭來實現此目標。這個國家維一反對國土分裂的概念,永遠不會「舊」。
  蔡英文針對大陸「一直在講,一張沒有答完的考卷」,她覺得那是「一個沒有善意的講法」,因而提出了「新問卷」的說法。其實大陸要求她完成的「答卷」,其內容永遠都是「新」的,不存在另行提出一個「新問卷」的問題。但這個「問卷」卻是有時間限制的,不會永遠等待蔡英文完成。在中共「十九大」開過,習近平大局已定之後,就可騰出手來處理台灣的問題,恐怕屆時就是「收繳答卷」的時候了,不管蔡英文此時是否已經完成。尤其是面對蔡英文一方面假惺惺地說「維持現狀」,另一方面卻暗中慫恿其手下進行各式「台獨」活動的嚴峻事實,不可能永遠等蔡英文完成「答卷」。
  蔡英文所說的「新模式」,是要兩岸雙方「共同維持和平穩定」。她還是採用「金蟬脫殼」計,迴避「九二共識」的前提,而且還要把兩岸和平穩定的操控權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蔡英文十多年前任「陸委會」主委時,無論是推動「小三通」還是「兩岸台商春節包機」,最常用的一句話,是「可操之於我」。但她現在似乎不明白,經過十幾年來兩岸實力的此消彼長,現在「可操之於我」的是在大陸方面,台灣當局沒有任何「本錢」可以操控兩岸關係。這個態勢,就連「非典型」的特朗普也明確感受到了,因而為了解決「朝核」問題,其對中國的態度竟然可以「髮夾彎」,從「不屑」中國而轉為有求於這個,並不惜與習近平套近乎。中國的這個實力「本錢」,蔡英文有嗎?能插得上手嗎?手中沒有那個金剛鑽,就不要攬瓷器活,奢談什麼「兩岸共同維持」的「新模式」。
  或許,蔡英文還在為「不刺激、不挑釁」,因而未有「地動山搖」而沾沾自喜。但卻又忍耐不住,如不久前「決策高層」放話攻訐張志軍,就是一例。這個「決策高層」以為對台政策以張志軍的層級也能決定,好像台灣那樣,各唱各的調。須知道大陸是高度的統一,而且在習近平時期更是高度集權。下面層級的官員只是執行官。因而「決策高層」怪罪於張志軍,顯然是誤判。
  實際上,民進黨從上至下都在誤判的現象,比比皆是,蔡英文更不在話下。就連資深的民進黨人,都在批評這種現象,並直指蔡英文用人決策有盲點。如果她不趁上台一周年進行「大執位」,還將繼續誤判。不過,倘是將曾經大搞「烽火外交」及「割喉割到斷」的邱義仁出任「總統府」秘書長或「國安會」秘書長,那就更是台灣災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