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學校生參演灣區戲劇節
  • 聖德蘭科普“童”樂寓學於樂
  • 理大展學生六十國畫作品
  • 理大通訊研究登國際學刊
  • 勞校學生認識社服機構
  • 聖羅撒中校慶聚餐歡欣熱鬧
  • 城大《葡語國家瞭望》新書首發
  • 中德訪杭姐妹校交流教學
  • Apple Never Falls Far from the Tree——有其父必有其子
  • 澳大訪澳洲高校簽合作協議
  • 同善堂托所申請七成六中籤
  • 善明托所抽籤收百二幼兒
  • 英國化學奧賽澳生獲佳績
  • 工聯托所抽籤近千四人報名
  • 各界:用實際行動護國安
  • 瓊澳餐飲業交流促合作
  • 保育人士倡龍環開閘降水位
  • 女長者疑路環墮樓亡
  • 今驟雨雷暴或水浸
  • 新聞特搜

醉龍醒獅巡遊鑼鼓喧天

2017-05-04 06:35




    鮮魚行主辦   多地隊伍助陣

    醉龍醒獅巡遊鑼鼓喧天

    昨日是農曆四月初八,由鮮魚行總會主辦的“魚行醉龍節”系列之醉龍醒獅大巡遊昨日舉行,政府官員及各界嘉賓主禮。儀式後,醉龍醒獅隊與多支外地舞龍隊到各區巡遊。舞者落力演出,吸引大批居民、旅客欣賞。隊伍所到之處人頭湧湧,鑼鼓喧天。

    傳承非遺舞醉龍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稱,醉龍文化是本澳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冀官民合作辦好具有特色的節慶活動,更好地傳承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

    魚行醉龍在本澳歷史悠久,每年魚行上下均傾巢而出,按照傳統祭祀、舞醉龍醒獅、街道巡遊及派龍船頭飯,成為本澳獨有的民間習俗。今年魚行醉龍節邀請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的舞龍隊來澳獻藝。醉龍節祭祀大典、大巡遊祈福儀式昨日上午八時起先後在三街會館、議事亭前地舉行。儀式先由道教協會誦經祈福,社文司司長譚俊榮,中聯辦文教部副部長級助理邵彬,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何桂鈴,體育局長潘永權,新聞局長陳致平,澳廣視執委會主席白文浩,立法議員、鮮魚行總會永遠榮譽會長陳美儀,鮮魚行總會永遠榮譽會長鄺達財等,在鮮魚行會長蘇中興及多名負責人陪同下,分別參拜、上香、奉祭品,並為醉龍醒獅點睛和簪花掛紅。

    傳統節慶添樂趣

    譚俊榮表示,經過多年發展,醉龍節輻射到社會不同階層,成為獨具特色、頗有影響的一項民間傳統節慶活動,吸引很多居民和旅客欣賞。醉龍文化值得社會傳承,澳門特區政府將一如既往支持。喜見近年愈來愈多年輕人,參與舞醉龍,使活動內容更豐富。

    譚俊榮強調,特區政府非常重視延續澳門優良傳統風俗,積極支持居民和團體舉辦有特色的傳統節慶活動。正是這些多姿多彩的傳統風俗和節慶活動,賦予澳門與衆不同的性格風貌和生活樂趣,並在傳承文化、凝聚民心、推動社會和諧上擔當重要角色。

    今年魚行出動數十對醉龍,點睛後,隊友隨即舞動醉龍,持龍頭與持龍尾者在鑼鼓配合下,醉步繞圈追逐。在旁行友不斷為舞者灌酒,舞者踏着醉步,口噴酒花,姿態生動。新加坡惹蘭龍獅坊、馬來西亞高峰龍獅體育會、台灣威勁武術龍獅戰鼓團及日本神戶市立神港橘高等學校龍獅團帶來傳統與創意結合的舞龍表演,功架十足,增添不少熱鬧氣氛。在場人士紛紛舉機拍攝,記錄珍貴時刻。儀式後,醉龍醒獅隊與外隊出發到各區巡遊。

    多區派龍船頭飯

    紅街市、祐漢街市及三街會館前地昨日中午及下午分別派發龍船頭飯。魚行工作人員前晚起徹夜準備食材,清晨開始烹煮,街市外圍早上飯菜飄香。民間相傳,食過龍船頭飯可驅除疾病、小童快高長大,大批居民昨日清晨便在街市外排隊。鮮魚行預計今年派發的龍船頭飯有七、八萬份,與往年相若。

    本報記者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