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永利中小企合作回收撲克牌
  • 熵創科技發佈電動車充電機器人
  • 近期日本經濟復甦情況
  • 美聯儲局三月議息會議點評
  • 英皇料酒店娛樂場業務復疫前
  • 盛世MIECF展示多個平台系統
  • 論壇促灣區打造光伏應用城市群
  • 居民失業率2.8%橫行 就業不足1.3%
  • 機電工程師學會雙碳園區開幕
  • 發改委:五工作推動綠色轉型
  • (一家之言)鼓勵綠色經濟開拓新路
  • 展商借環保展平台拓市場
  • 環保展開幕 首天促43簽約
  • 新濠去年經調整EBITDA 75.1億
  • 靜候美聯儲局減息時點
  • 加息道路未明 日圓震蕩
  • 深合區首批六澳青雙創基地授牌
  • 美高梅保利文化慈善拍賣 推動藝文
  • 機場專營公司去年轉賺2.2億
  • 再有10企獲科企認證資格

中總:創建一帶一路科技交易中心

2017-05-09 06:35




    中總:創建一帶一路科技交易中心

    【前言】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建設“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後,按照中央政府的統籌部署,特區政府積極支持、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年初設立“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委員會。到底本澳在“一帶一路”建設上可以發揮哪些作用?各行業應如何把握機遇?本版將推出系列專題,作為澳門社會參建“一帶一路”的工作巡禮。

    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馬有禮指出,為助力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總已先後組團到“一帶一路”國家實地考察,短期內將進行《推動澳門企業參與“一帶一路”的策略研究》調研,加強澳門在促進中國與葡語系國家之間經貿關係的作用,助政府制訂政策。

    中總青委會組織青年工商界去年到訪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了解兩國參與“一帶一路”的有關情況和項目,藉此推動本澳青年工商界“走出去”。中總青委會啟動“青年工商界‘一帶一路’行動計劃”,目的是加強中總青委會與馬來西亞、泰國和香港的青年工商團體合作,創造條件嘗試讓四地青年抱團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藉此推動馬、泰、港、澳四地在經濟、文化、教育、慈善等各項領域的合作發展,產生疊加效應。

    展中醫藥發展研究

    馬有禮先後率團到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國家參觀考察,日前率領中總代表團到緬甸、泰國訪問。聆聽中國駐緬甸大使洪亮介紹國家對緬甸國策,收集泰緬兩地工商界對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在往後的日子,中總會再組團到其他“一帶一路”國家、地區考察和收集營商訊息。

    中醫藥方面,中國已與多國政府、地區主管機構和國際組織簽署86個中醫藥合作協定,協議簽署國(地區)絕大多數分佈在“一帶一路”沿線。澳門正大力推動中醫藥發展,中總將與澳門國際法及國際關係學會合作,進行“澳門參與國家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研究報告”。

    加強推廣政策法律

    就推動“一帶一路”發展,中總建議:一、政府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各項投資政策、法律問題開展積極推廣工作,讓澳門工商界人士可以更好地了解相關國家的發展狀況,藉此協助澳門工商界作出投資決定。

    二、加強各項專業相關人才,包括語言等方面的人才培養工作,令澳門更具競爭力。

    三、創建“一帶一路”科技交易中心。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近年來國家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取得一定成效,且進入關鍵階段。過程中,科研技術及各項產業的核心技術,直接影響到產業轉型升級的整體成果。為此,澳門工商界可發揮自身影響力,創建“一帶一路”科技交易中心,帶動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科學技術合作。推動涉及科學技術的知識產權交易,在科學技術及知識產權交易方面助力國家產業轉型升級。

    建融產能交易平台

    四、建立“一帶一路”融資平台。推動“一帶一路”發展建設,離不開整體資金運作。在涉及“一帶一路”的各項發展當中,資金需求量也十分龐大。澳門作為自由貿易港,貨幣進出具有相當優勢。澳門工商界可與國家金融機構開展深入研究討論,在澳門建立關於“一帶一路”發展的融資平台,為國家在“一帶一路”發展過程中,解決融資難題。

    五、加強“一帶一路”產能交易平台建設。澳門作為國家重要對外交流的平台,必須要發揮出重要平台作用。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能合作,是其中一個重要關鍵點。近年來,澳門積極推動會展產業發展,相關產業已獲得國家及國際認同,可透過建立產能交易展示平台,助力國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產能方面的合作。

    本報記者 楊冠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