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加沙醫院發現亂葬崗 聯合國籲調查事件
  • 途人橫過馬路被撞 司機涉酒駕不顧而去
  • 李家超歡迎中證監惠港措施 積極吸引內地「獨角獸」赴港集資
  • 展現 「閱讀之城」文化面貌 澳門全城共讀日正式啟動
  • 文化發展基金去年批給總額1.97億 補貼文化產業三千六萬創234職位
  • 冀當局加強宣傳中葡平台功能 商會籲推新政助中葡企拓商機
  • 促70場商洽 簽15合作項目 企業家大會共研中葡合作新模式
  • 內地婦橫過馬路被撞 司機涉酒駕遭法辦
  • 康復醫院大樓將設300張病床
  • 女途人偉龍馬路疑遭私家車撞到送院搶救
  • 韓醫科大學教授後日起按計劃辭職
  • 習近平稱西部開發強調保護開放高質量
  • 京抨美“人權報告”涉華內容充斥謊言
  • 特區政府堅決反對美方人權報告涉澳內容
  • 賀一誠與中葡論壇與會國代表會面
  • 衛局接創傷弧菌感染及新冠重症報告
  • 文化發展基金年報總結2023年工作
  • 採購法設公平競投原則免“量身訂造”
  • 研究所舉行論壇探全球數據治理轉型
  • 聯合國官員稱對加沙南醫療設施重創感震驚

澳門老年健康醫學專題工作坊 冀讓澳門建為失智症友善城市

2017-05-13 06:30
【本報訊】隨著老年人的快速增加,失智症已成為日益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研究顯示失智症病人的醫療與照護需求遠高於同年齡的非失智者,對個人、家庭與社會造成巨大的壓力。醫護工作者身負守護社區民眾健康的責任,應有充分的準備來面對這個無法逃避的公共衛生問題。為了讓本澳市民認識「失智症」、及醫護工作者對「失智症」有更多的了解。澳門醫護志願者協會,日前假澳門文華東方酒店會議廳,舉辦了以「失智症」為主題的「老年健康醫學專題工作坊」。大會邀請了香港老人科專科莊麗醫生及澳門失智症診療中心協調員羅奕龍醫生擔任主講嘉賓。是次醫學工作坊吸引近七十位醫護人員參加,當中包括本澳醫療機構的在職醫生、護士、診療技術員等。在會上,參加者紛紛踴躍提問、積極討論及交換意見,從而增進了不少相關醫學知識。
莊麗醫生介紹了「失智症」(或稱認知障礙症),指出從認知能力正常到失智之間存在一個灰色地帶,而輕度認知障礙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可能是失智的前驅期,流行病學研究中顯示,社區篩檢出的MCI患者至少有 1/3 會在五年內會發展成「失智症」。MCI 的特徵為開始出現輕度的認知障礙,例如容易忘記最近發生的事情、思緒或說話中斷、忘詞、忘記約會或一些特殊的日子;記憶以外的認知功能,例如做決定、估算複雜工作所需的時間或步驟、處理複雜的財務問題、計畫或組織能力等亦會發生困難,但不至於影響日常生活、工作與社交。當認知功能繼續惡化,病人開始出現獨立生活、社交、工作上的困難,或出現認知以外的精神症狀(例如人格改變、易怒等),便是早期(輕度)的「失智症」。失智症是一種由腦部疾病、身體疾病、藥物或成癮物質使用所引起的持續認知功能下降及相關症候群。百分之九十失智症患者會出現精神行為症狀。失智症的認知功能障礙包括:記憶、學習、注意力、語言、推理、計算、組織、規劃、視覺空間動作整合等執行功能或社交認知功能等。譫妄及憂鬱症常與失智症混淆,鑑別診斷的重要根據有疾病的發展史、憂鬱症狀或是意識變化之發生時間序、認知與精神狀態檢查的變化等因素。必須注意的是,有記憶問題不一定是失智,失智也可以是記憶之外的認知與行為障礙表現;而一方面也要及早找尋導致失智的原因,「失智症」的病因簡單分為腦部神經退化疾病引起之失智症(包括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失智症、路易體失智症、帕金森症或亨汀頓症引起的失智症等)、血管性失智症及其他續發性失智症。續發性失智症包括下列原因引起的失智症:酒精成癮物質或醫藥、頭部創傷、梅毒、人類後天免疫不全病毒、庫賈氏症、缺乏維生素B12 或葉酸、甲狀腺功能低下、硬腦膜下出血、腦部慢性生長的腫瘤、轉移的腫瘤、放射線治療、一氧化碳或重金屬中毒所引起失智症等。其中少於百分之五是可逆性失智症,經過治療可能恢復。所有失智症中以阿茲海默症占超過百分之六十為最多,其次是腦中風相關的血管性失智症約佔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再其次是路易體失智症或是額顳葉失智症,續發性失智症的比例並不高;因此早期找出可逆性失智症的病因或惡化認知功能的共存原因,以延緩或改善失智狀態。「失智症」的診斷有三個重要部份:臨床診斷、病因探討、找尋可治療的問題與相關危險因子。
澳門醫護志願者協會副會長、澳門失智症診療中心協調員羅奕龍醫生介紹,特區政府於二零一六年起啟動養老保障機制-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其中一個重點工作就是致力構建「失智症服務網絡」。首先於二零一六年九月,由社會文化司轄下的衛生局和社會工作局共同合作,在仁伯爵綜合醫院成立「失智症診療中心」,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由跨專業團隊提供一站式服務,為失智症患者提供診斷、治療、藥物指導、教育、訓練及社會服務支援。目前,失智症並沒有辦法治癒,因此失智症患者獲得診斷後,除了使用藥物治療延緩病情進展外,更重要是使病人與家屬能及早做好準備,應對逐漸加重的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可能出現的精神行為異常,例如及早安排照顧模式、規劃財務和預立醫療指示等,以減少疾病對患者、照顧者和家庭的影響;通過照顧者教育,與家人共同探索與失智症患者相處之道,減少照顧者的壓力,也降低意外發生的風險,例如走失和忘記關火造成意外。除了醫療服務外,中心還設有社會工作室,由社工局派駐社工為病人與家屬提供服務,透過諮詢面談、情緒輔導和服務轉介等方式,協助病人與家屬申請所需的長者長期照顧服務等。總之,失智症的診斷是醫療和照顧工作的開始而非結束,不同職系的工作人員須為病人擬定治療計畫、評估需求、轉診、追蹤,並適時關懷照顧者。失智症診療中心與全澳衛生中心緊密合作,自去年九月運作以來,過去六個月(二零一六年十月到二零一七年三月)新診斷的失智症患者人數,比去年同期增加138%,而輪候時間縮短為原來的三分之一,日後還會繼續加強和優化該中心的服務和設施,並計劃在社區擴展失智症服務。目前,大多數澳門市民對失智症仍未有充分認識,為此,慢性病防制委員會下設失智症工作組,加強失智症的預防教育和社區推廣工作,期望通過公眾教育,讓市民正確認識失智症,及早進行預防,也學會如何關愛和照顧身邊的失智症患者;期望通過政府、民間社團、志願者、市民的共同努力,讓澳門成為「失智症友善城市」。
「失智症」是緩慢進行且目前仍無法治癒的疾病,然而,早期發現與治療可有效延緩疾病的進行、維持病人的功能與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壓力等。如何提高醫護工作者對「失智症」病人的敏感度與診斷能力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擔任大會主持的澳門醫護志願者協會創會會長白琪文醫生和腎科及急重症專科林潤明醫生期望日後透過更多的活動,推廣醫學及健康生活知識,讓本澳廣大市民及醫護工作者對各疾病有所了解和更深入的認識,從而明白到預防勝於治療,使遇到相關疾病時能及早就醫和接受專科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