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中方:改改甩鍋老毛病
  • 珍愛地球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劉素珍去世
  • 布林肯明訪華
  • 廣鐵受暴雨影響線路全恢復
  • 中方:非產能過剩是焦慮過剩
  • 韶關江灣鎮搶通公路
  • 粵營救轉移千五被困民眾
  • 中柬合作達系列新共識
  • 強降雨襲粵四死十失聯
  • 李強: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 王毅:華發展為柬提供機遇
  • 解放軍堅決捍衛祖國統一
  • 兩岸新能源車示範基地蘇揭幕
  • 洪秀柱:台青在陸發展機遇多
  • 中國繁榮全球獲益
  • 花蓮震抖兼豪雨公鐵路斷
  • 美大量嫌犯正在街上徘徊
  • 南非波音客機起飛時“甩輪”
  • 歐洲夏季致命威脅日增

“一帶一路”助大灣區發展

2017-05-13 06:35


    “一帶一路”助大灣區發展

    本月二日,伶仃洋上,接頭的“海底之吻”將海底隧道連為一體,飛架三地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即將全線貫通,助力粵港澳三地互聯互通,為打造“中國矽谷”添磚加瓦。

    中國矽谷

    港珠澳大橋“穿針引線”的是令人期待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這裡擁有約一億人口,面積五點六萬多平方公里,GDP規模約一萬三千億美元,年航空客運流量一點一億人次,指標毫不遜色於三藩市、紐約、東京等成熟的大灣區城市群,前景無限。

    “科技+金融創新”是灣區構造經濟高地的鑰匙。細數全球灣區經濟圈的翹楚,三藩市灣區有谷歌、臉書、蘋果、領英、特斯拉等互聯網和前沿科技的領頭羊,紐約灣區是全球金融與投資中心之一,東京灣區則聚集了索尼、三菱、豐田等現代製造、高端製造產業。粵港澳大灣區也涵蓋高等教育資源和高端專業人才豐沛的香港,昔日的“世界工廠”珠三角則轉型升級湧現了類似騰訊、華為、大疆等一批高新科技企業,並有區域內其他城市產業集群的關聯性支持,具備打造國家創新驅動基地的條件。

    據統計,廣東高新技術企業去年增至近兩萬家,躍居全國首位。廣東新三板掛牌企業累計超過一千五百家,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六百三十四家,眾創空間超五百家,這幾項數據均居全國第一。

    今年全國兩會上,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的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馬化騰提出建議,將粵港澳發展成“中國矽谷”。他認為,粵港澳在科技、金融、航運、物流等產業上各有優勢,又能互補不足,從理念到籌集資金,然後生產製造,可以發展出“一條龍”的創新科技產業鏈。

    “粵港澳各個城市都是創新鏈條上不可或缺的環節。”騰訊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陳創前表示,香港金融和科技服務業領先,深圳創新生態完善,珠三角大多現代製造業為主,再加上通達全國、全球的海陸空交通貨運,完全可以形成從研發、募資、製造、產業化到貿易運輸的創新鏈和產業鏈,打造出一個層次更立體、覆蓋鏈更全面的“科技灣區”形態。

    “一帶一路”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科技灣區”提供了疊加優勢。論天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納入國家《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論地利,粵港澳大灣區以環珠江口區域為核心,背靠大陸面向南海,地處國際航線要衝,是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海上往來距離最近的經濟發達區域;論人和,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思康說,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僑鄉、英語和葡語三大文化紐帶,是連接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重要橋樑。

    相輔相成

    相關人士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才能形成“共振”作用。香港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洪為民表示,大灣區發展面向“一帶一路”大市場,粵港澳三地要尋找共鳴,使創新網絡鋪得更開,搭乘“一帶一路”為科技產業創新帶來新的空間。

    中銀國際研究部宏觀經濟分析師葉丙南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建設與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倡議相輔相成。通過三地的互聯互通、互惠互利,提升三地的整體實力,發揮三地在硬件製造、商務服務、財務融資、旅遊消費等領域特長;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將被打造成全球創新高地,推動“一帶一路”也離不開這一國家對外開放“新支點”的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