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復活節假期首日 港珠澳大橋離境車輛增多
  • 30歲本澳女子拾獲手機據為己有被捕
  • 男子疑墮網上刷單兼職騙局失10萬元
  • 有議員促檢討未成年人性犯罪刑罰
  • 據報王文濤將訪歐洲 商電動車補貼調查
  • 王毅冀同阿盟政治上繼續相互支持
  • 國足原主帥李鐵認受賄行賄 擇期宣判
  • 街總新一屆理監事就職禮舉行
  • 街總辦酒會慶祝成立40周年 特首:續支持街總發展
  • 賀一誠冀應急管理部助澳提升公共安全水平
  • 賀一誠會見國家應急管理部一行
  • 衛局籲外遊預防登革熱及麻疹
  • 廣東省核應急委員會參訪氣象局
  • 新濠國際去年淨收益295.3億港元
  • 社工局:續優化穿梭復康巴士服務
  • 王仁華、肖天亮獲晉升為上將
  • 李強促推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 商會冀吸引更多會展活動落地澳門
  • 福島第一核電站擬一年七次排核污水
  • 深合區宣講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便利措施

高園街

2017-05-18 06:30
,葡文舊名為Rua Da Horta da Companhia。1969年,為紀念主教賈尼路抵達澳門400週年,改為現名Rua de D.Belchior Carneiro。賈尼路是耶穌會神父、首任澳門教區主教,1569年,由他創立了亞洲首間慈善機構仁慈堂和西式醫院聖辣法耶醫院,他也是將西藥傳入中國的第一人。
16至22號曾是一排4幢的公務員宿舍,有近60年歷史。回歸後,因為特區政府要「重塑大三巴歷史氛圍,縫合歷史環境紋理」,分批拆除了這4幢建築。政府表示,所在地之初步評估及前期考古發掘工作,藉以重塑大三巴歷史氛圍,縫合歷史環境肌理,深化歷史文化展示。
街尾的老人院前地,設有仁慈堂安老院,於1925由仁慈堂所建,設34個床位。後因日久失修而瀕臨倒塌。1998年,在原址擴建為一座5層高的新大樓,將原來只有34個床位的院舍,重建原址及在荒廢的地段興建一座新大樓,更將婆仔屋的院友遷往到新的安老院,並於2000年6月21日正式投入服務,同年婆仔屋正式關閉。作為仁慈堂的社會福利機構之一,仁慈堂安老院以提供優質的服務脫穎而出,被一致公認為本澳眾多安老院中的佼佼者。
與相鄰的大三巴巷1號A,原是取潔中學校址。澳門取潔中學是澳門一所已停辦的學校,曾提供學前教育、小學教育預備班、小學及中學六年教育課程。
該校以賈尼路主教名字命名,由潘日明神父創辦。1996年發生「取潔事件」,約1,000多名取潔中學學生分別轉往海星中學及利瑪竇中學就讀。1999年5月2日,取潔中學正式併入利瑪竇中學,當時全部學生仍在取潔舊址上課。1999年,取潔中學被耶穌會接收並結束辦學,該會將利瑪竇中學遷往取潔的原址繼續辦學。
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