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客死異鄉有伴不孤單

2017-05-22 07:30

澳門舊基督教墳場的闢建,雖然是與宗教信仰有關,而最主要原因是讓信奉基督教的外國教徒,若客死澳門能有葬身之地,舊基督教墳場因藉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妻子死後要覓地安葬而闢建,故該墳場被稱作馬禮遜墓園。
英國和葡萄牙兩國基本歷來友好,雙方在多個世紀前已經關係密切,因過去葡萄牙需要英國幫助抵抗歐洲列強,在八百多年前英格蘭曾助葡萄牙人從摩爾人手中奪得里斯本,葡英兩國在十四世紀初已簽訂了雙方首份商貿協議,且在一三七三年兩國簽訂了政治同盟協議,正式建交。在十四世紀末至十七世紀中期,英國亦曾多次在軍事上相助葡萄牙,並簽訂軍事聯盟,兩國王室之間亦曾經通婚加強聯盟關係,葡萄牙數百年來視英國為『盟友大佬』,但在殖民利益上則防範英國人,葡萄牙且藉著明、清政府要外商經澳門始能進入中國貿易,遂壟斷與華獨有信任關係,從包括英國等外商處收取更多利益。
在葡人成功力拒荷蘭人攻侵澳門後不久,第一艘英國商船獲准進入澳門港口,但葡萄牙要壟斷其與中國的獨有貿易關係,且防範英人會霸佔澳門,故葡方經常向清政府『打小報告』,指英國有野心欲侵佔中國土地,且葡、英兩國宗教信仰有別,故此不許英人(及基督教徒)死後葬在澳門,一些客死在澳門的非天主教徒外國人,被迫要秘密葬在澳門郊野外。
為使基督教傳入中國,英國傳教士馬禮遜於十九世紀初來華傳教,由於當時清政府不容許傳教自由,馬禮遜進入了英商的東印度公司工作,以東印度公司員工身分,藉此可經澳門進入廣州,藉機傳教。為能與中國人溝通,馬禮遜在廣州和澳門居住時苦學中文翻譯中文聖經,並在中國出版。中國人蔡高是馬禮遜向華人傳教後首個成為基督教徒的中國人,現今的蔡高學校,就是紀念這位第一個華人基督徒。
馬禮遜墓園因基督教而闢建
馬禮遜的妻子於一八二一年在澳門病逝,英人藉詞馬禮遜太太死後要與兒子同葬在澳門,且用賄賂手段透過東印度公司,買下當年屬於葡國官員雅廉訪岳丈所擁有的地皮,並與葡方達成共識將地段闢為墳場,讓在澳基督教徒的外國人在死後都可葬於該處,且將原先葬在澳門郊野的遺骸亦遷葬此墳埸,所以墳場內有些墓碑的年代是早於墳場闢建前。此墳場的闢建,是因為馬禮遜妻子病逝要下葬,而馬禮遜一家亦葬於墓園內,故該個基督教墳場又稱馬禮遜墓園。
馬禮遜墓園闢建後,往華貿易的外國人雖病逝客死他鄉,除有葬身之地的同時,更與『鄉里』同長眠一墓園內,雖客死異鄉亦不孤單。在鴉片戰爭後,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英人管治香港初期,有英人在港病逝亦會將遺體轉葬在該墳場,墳場在一八五八年『客滿』關閉後,在澳基督徒死後便安葬在望廈螺絲山下的基督教墳場(望廈墳場後面),馬禮遜墓園就被稱為舊基督教墳場。
葬於墓園內死者除英國人外,還包括美、荷、丹麥、瑞典和德國人當中不少是名人,包括英國畫家錢納利,第一部關於澳門歷史的著作作者、瑞典首任駐華領事龍斯泰(或譯作倫斯泰特),前英國首相的曾祖、英國皇家海軍艦長邱吉爾,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之孫、美國海軍上尉若瑟‧哈羅德‧亞當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