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職技培訓發展資助下周一起申請
  • 消委會葡食安局商保消費權益
  • 深合區解讀多功能自貿賬戶
  • 中葡展示館豐富葡語國產品
  • 財委會:政府制訂預算應審慎
  • 去年三季四項目預算額有變
  • 樓市今“撤辣”
  • 一戶通商社通擬辦物商業登記
  • 李鴻忠出席中葡論壇開幕式
  • 迎接盛會
  • 去年公共停車場回報億一略減
  • E1區海關兩棧橋竣工
  • 警一周檢控百三違規行人
  • 輕軌橫琴線擬年內通車
  • 十六浦口首季罰四百途人
  • 大專生微電影賽徵件
  • 在粵澳生兩津貼下周申請
  • 城大探討琴澳文產高質發展
  • 中西學院訪科學發展基金
  • 專家科大談雪域高原防災

海歸女科學家:打不死闖天下

2017-05-25 06:35


    海歸女科學家:打不死闖天下

    “科學家”頭銜已足夠令人肅然起敬,“澳門‘八○’後女科學家”會否更加令你“嘩嘩聲”?醫學影像學者莫昇萍(Greta)曾闖過台、美、港,擁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學位的她,現已在澳門大學建立起自身的實驗室和研究團隊,被問及成“才”因素,她說:“打不死的精神。”

    莫昇萍現為澳門大學科技學院電機及電腦工程系副教授,在她的辦公室,除放置了國際及國內獎項,另有三個獎座被放置最顯眼的位置,那就是她在小學、初中、高中畢業時,以全級第一之姿獲得的澳門總督獎。“係三個我最珍而重之嘅獎,最能代表我,Who I am,Where I'm from。”

    這位澳門生赴台灣陽明大學升讀“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時,成績同樣是系內第一,但莫昇萍謙虛說是往屆僑生的數學成績不算突出,令她特別擔心、緊張,故準備得多。後來許多前輩、學長姐均給予鼓勵,着她畢業後再出國深造,從而更上一層樓。

    Greta自然也不負期望,考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之餘,更獲全額獎學金,加上澳門政府提供的生活費資助,出身基層的她完全沒有後顧之憂,“如果無獎學金嘅話呢,咁我肯定唔可以去。”對於美國的學術水平,她說當地的基礎相當深厚,是國際頂級層次,“起點已經唔一樣,可能你喺當時嘅台灣、內地做得好辛苦,其實人哋美國已經做咗。你好輕鬆地,就可以做到世界級嘅研究。”

    她用了五年半在美國連修碩士及博士學位,並獲香港中文大學聘請。不過工作不久後,已有感被醫學為主、科學家為輔的研究部門約束自身發揮空間,“我哋係比較輔助嘅角色,幫醫生做研究,好難獨立研究、建立自己嘅實驗室。”她在半年內已感覺自身與中大“唔夾”,並提醒職場新人,努力拼搏之餘,亦要觀察工作環境是否適合自己作長遠發展。

    機緣巧合,莫昇萍發現澳門大學有相關學科,那時澳大仍在舊校區,正招兵買馬、準備大興科研。於是決定“回家”,現在亦有感選擇相當正確,在校方的支持下,她一步步建立了相關的實驗室和研究團隊。學校除了為老師提供經費定時出外進修外,亦托澳門經濟騰飛的福,科研經費亦較闊綽,“雖然宜家難咗好多,但同香港比起上嚟,依然係比較容易申請。”

    對於特區的人才培育政策,她有感現今學子所獲資源較以往多得多。但問題是並沒有足夠養份,吸引高端人才回澳服務,“海歸”除了會考慮本地的醫療系統、下一代的教育、交通便利等問題,同時會思索薪酬待遇、發展前景等。對比起內地專門吸引海外學者回國的千人計劃,本澳的人才政策配套及激勵仍有發展空間。自認是幸運兒,各種機遇讓她建立起今天的一切,取得的學術成果絕不亞於美國的同輩。

    回望走過的路,最必不可少的因素是甚麼?她說決心、堅持,比聰明才智更重要,“我成日同學生講,‘我哋有打不死嘅精神’,我哋失敗咗,唔緊要,再嚟過。堅持,係成為科學家必要嘅條件。”至於當年選擇醫學影像專業的初衷,原來亦相當純粹,就是一顆幫人的心。故她亦成立了澳門核醫及影像學會,致力填補本澳有關醫療服務的空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