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蔡政府是否放行吳敦義登陸面面觀

2017-06-02 04:34
  由於在吳敦義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之後,曾經表態將會樂於前往大陸,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晤,而且還籍著接受《亞洲週刊》專訪,進一步表示,他願意到大陸出席「國共論壇」,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話,還強調指出「兩岸依例舉辦國共論壇,正好可以為兩岸僵局的局面開一扇窗」。將他基於前往大陸與習近平會面的心理敞開人前,因而蔡政府是否准許吳敦義登陸,就成為昨日陸委會每週例行記者會的熱門話題。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回應說,政黨交流是人民交流的一個環節,陸委會尊重,但吳敦義是前「副總統」,而他希望前往的地點是中國大陸,需依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九條及《國家機密保護法》的規定,向原服務機關「總統府」提出申請,再由原服務機關轉請「內政部」,經核准才能出境。
  邱垂正所指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九條,規定退離職未滿三年的政務人員、直轄市長,於「國防」、「外交」、科技、情治、大陸事務或其他經核定與「國家安全」相關機關,從事涉及「國家機密」業務的人員,以及受上述機關委託從事涉及「國家機密」公務的個人或民間團體、機構成員,進入大陸地區應經申請,並經「內政部」會同「國家安全局」、「法務部」及陸委會組成的審查會審查許可。
  而《國家機密保護法》第二十六條則規定,「國家機密」核定人員、辦理「國家機密」事項業務人員,及前二款人員退、離職後或移交「國家機密」未滿三年的人員出境,應經其(原)服務機關或委託機關首長或其授權之人核准。不過,對於退、離職或移交「國家機密」未滿三年之人員的出境束限期間留有「但書」空間:「國家機密」核定機關得視情形縮短或延長之。
  邱垂正的說法,規規矩矩,沒有任何可以挑剔之處。一方面,並不反對吳敦義前往大陸,反而是聲稱「政黨交流是人民交流的一個環節,陸委會尊重」,即使是國民黨及其支持者也抓不到把柄。當然,也有人認為,蔡政府之所以沒有「把門關死」,其實也是為其憧憬中的蔡英文與習近平會面留下「一扇打開的大門」——儘管按照政治常識,由於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內涵,「習蔡會」根本是「不可能任務」,但蔡英文及其幕僚卻認為,蔡英文在習近平對內與貪腐集團作艱苦鬥爭,及進行最為艱難的軍改,對外面對美、日、朝及南海等極為惡劣外部環境,因而最需要台海平靜,不要為之分心的情況下,堅持「不刺激、不挑釁」政策,沒有給習近平「添亂」,只要蔡英文能夠繼續堅持去年「五二零」就職演說中所強調的「憲政體制」及「《兩岸關係條例》定位」,習近平不會完全「無感」,或將會在中共「十九大」大定江山之後,為著台海和平及兩岸關係發展前景,像毛澤東那樣在堅持原則之下大開大闔」,「習蔡會」並不等於是「白日夢」。
  另一方面,吳敦義現在雖然是一介平民,但畢竟他擁有一個特殊身份,就是卸任「副總統」,出境尤其是前往大陸,受到《兩岸關係條例》及《國家機密保護法》的束限。他於去年五月十九日卸任後,距今才剛一年多後,尚未完結三年的「管制期」。不過,相關規定並非是完全「禁止」,而是必須獲得原服務單位「總統府」核准,並經「內政部」會同「國家安全局」、「法務部」及陸委會組成的審查會審查許可。而且,受到束限的時間還可縮短,當然也可延長。
  「卸任總統、副總統」在受到束限期間申請出境,在李登輝之後就已有之(陳水扁剛卸任不久,則因貪腐案爆發而被拘捕)。但李登輝前往的是西方國家,容易獲得批准,不能作為吳敦義申請的「比照物」。而可以作為「比照物」的,則有馬英九申請前往香港,及蕭萬長申請前往海南博鰲及北京,不過,又不能與吳敦義完全類比,因為英九申請的香港,被被《港澳關係條例》定為兩岸之間的「第三地」,沒有直接前往大陸那麼敏感;而蕭萬長申請前往大陸時,還是馬英九在任期間,當然不會受到任何「刁難」。更何況,他到北京是作為馬英九的代表,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就更是「奉旨登陸」了。
  但馬英九本人則沒有那麼幸運,他前往香港的申請受到了阻擾。而且,還有民進黨「大黨鞭」柯建銘以馬英九「有案在身」為由,要求司法機關禁止他出境。而吳敦義則並沒有此類可以禁止出境的「把柄」。因此,蔡政府要駁回吳敦義的申請,較為困難。
  有評論說,吳敦義沒有去過大陸,可能是疏漏。二零零八年馬英九勝選並就任「總統」後的「國共論壇」,他作為國民黨秘書長,曾跟隨黨主席吳伯雄參與,並出席胡錦濤在中南海瀛台所設的家宴。
  吳敦義之所以急於登陸,看來是要當面向習近平澄清他的「兩岸觀」。實際上,在他競選國民黨主席的過程中,尤其是在當選之後,大陸的網絡輿論對他的批評聲音可說是「洶湧澎湃」,質疑他在競選過程中的「兩岸觀」言論,指責他將會把中國國民黨蛻化為「台灣國民黨」,甚至有輿論指其走「獨台」路綫,是「李登輝第二」。另外,也有不少涉台學者專家以習近平與他的往來函電的用詞,進行逐字的研究比較。
  因此,就有了吳敦義接受《亞洲週刊》的專訪,在表達他願意到大陸出席「國共論壇」,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話的同時,表態他堅決反對「台獨」,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不會表成「兩個中國」,也不會表成「一中一台」,還鄭重聲明,「中國國民黨不會改姓不會改名,只會改性格。」
  吳敦義物色《亞洲周刊》向北京「表達心跡」。可能是考慮該刊較具公信力,及在北京高層中擁有較多的讀者,可以引起中共中央的注意。但《亞洲周刊》的總編輯邱立本,當年在台灣大學讀書時是馬英九的同學,一道參加「保釣」運動,被視為馬英九的「死黨」,實際上曾經常充當馬英九在香港的「喉舌」的角色,因而可能更為加重大陸輿論對吳敦義死守馬英九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觀」的質疑。
  倘此,或許北京對吳敦義的熱望會「潑冷水」。但也將會是讓吳敦義能有一個「冷靜期」,而北京對他也能有一個「觀察期」。當然,已經定名為「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的「國共論壇」,還是必須繼續舉辦。在吳敦義尚未買到「飛機票」之前,先行由副主席代行。
  其實,大陸方面在觀察及評議吳敦義時,也須實事求是地體察他所面臨的處境及國民黨的現狀,給予更多的耐心與時間,及給予更多鼓勵與引導。實際上,國民黨赴台已經將近七十年,原本那些「深藍」已是越來越少,應該在地化了。應當看到,「本土派」不等於是「台獨」。何況,吳敦義當年在台灣大學讀書時,念的是歷史系,而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中,有關中國歷史的教科書充滿了大中華意識。他在選舉過程中的一些旨在吸引「本土派」選票的話語,其實是「選舉語言」。但卻可以阻止「本土派」出走,有利於國民黨的團結,因為外省人對他並不反感,不象不滿王金平那樣。而且相信他在勝選後,原本就銘刻在他腦中的「九二共識」理念,就將會重佔上風。倒是洪秀柱的「深藍」立場太鮮明,反而不利於「反獨促統」事業的順利進展,及國民黨的中興。這是因為,按照政治學的理論,政黨的主要任務,就是透過選舉獲得執政權,從而在執政中落實黨的執政綱領。因而其政治主張必須適合主流民意,不可過於偏頗。否則,就將無法獲得多數選民的認同。除非政黨只是為了宣導自己的政治理念,而並不在乎是否能勝選,就像新黨那樣,變成只在乎於喊口號喊得「爽」。因此,不要急著對吳敦義下結論,更不要輕率地將他劃為「獨台」,這是不利於建立反「獨」統一陣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