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澳科大2017畢業禮圓滿舉行 譚俊榮:特區政府將一如既往支持澳科大

2017-06-12 06:30

【特訊】澳門科技大學於2017年6月10日下午於校園室內體育館舉行2017年度畢業典禮,本年度學士、碩士及博士畢業生約2,600人。
典禮由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譚俊榮司長主禮,其他出席嘉賓有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文教部邵彬副部長級助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公共外交新聞部鄭新友主任、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曾冠雄副主任、澳科大基金會信託委員會崔世昌主席、校監廖澤雲博士、澳科大基金會成員、大學校董和諮詢委員、政府官員,各大企業、獎學金贊助機構、實習機構、本地高校及中學代表,家長親友、教職員等。
劉良校長在典禮致辭時表示,澳門科技大學作為本地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大學,一直致力於全人教育、學術研究、文化傳承和服務社會方面發揮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文精神進步的作用。幾年來,伴隨著同學們在這裡的成長,大學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為本澳高等教育和科技發展作出了貢獻。未來,澳門科技大學仍將一如既往地與時俱進,並根據國家發展戰略和澳門社會發展需要,適時優化發展策略,進一步加強國內外合作,深化跨學科創新性研究,竭盡全力培養專業知識和人文素養兼備,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所需的優秀人才。
寄語同學勿忘校訓
劉良校長勉勵同學們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縱然前行之路荊棘密佈,也請勿忘初心。希望每位同學們都能將提升人文素養和培養正確價值觀作為人生一以貫之的必修課,時時自我審視、自我約束、自我調整、自我完善。
澳科大校董會周禮杲主席致辭時表示過去一年,大學穩步向前發展。教學水準逐步邁向卓越,高水準、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湧現。由國家科技部批准成立的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碩果累累。隨著大學在中醫藥和資訊科技研究領域的快速發展,一批專利成果快速產生。在太空科學領域中,取得備受稱讚的成果。大學從不故步自封,而是不斷跟進國際學術的發展而持續前進。
周主席寄語畢業同學,時刻牢記“意誠格物”的校訓。將在大學中所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充分發揮出來,期望同學們珍惜時光,到新的環境中艱苦奮鬥,開闢出錦繡前程爭取獲得創新成就,為社會為祖國作出貢獻。
鼓勵同學把握機遇
譚俊榮司長致辭時寄語畢業同學,在邁入人生另一個階段的同時,要自覺將個人發展與國家和澳門的發展結合起來,懷愛國愛澳之心,立報國興澳之志,才有可能把握住國家發展的機遇,為國家和澳門的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開創個人的美好前途。
譚司長並讚揚澳門科技大學充分把握“質量”和“創新”兩個關鍵要素發展優質教育和卓越研究,使大學的辦學水準不斷提升,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更為澳門培育了一批批優秀人材。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也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澳門科技大學的發展與進步,讓大學為澳門、為國家培育更多德才兼備、愛國愛澳的優秀人才。
商學院碩士畢業生蔡振華及國際學院本科畢業生楊迪代表應屆畢業生一同以粵語、普通話、英語及葡萄牙語致辭,表示在澳科大的學習時光,感受最深的是“多元”文化,大學不僅讓我們擁有了更加開闊的國際視野並且時刻鼓勵我們大放異彩。
傑出校友劉超榮致辭時以自身的經歷勉勵畢業同學,他表示人生態度就是不斷挑戰自我,盡全力把事情做好。他十分欣賞學生時代的鬥志。這種鬥志,是對自己的一種要求,不隨著自身家境的優越而自我滿足,也不隨著遇到困難挫折而放棄。
今屆畢業生分別來自資訊科技學院、商學院、法學院、中醫藥學院、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人文藝術學院、健康科學學院、國際學院,以及社會和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