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章齡之結婚十二年曬幸福
  • 陳豪:藝人冇生日
  • 網民激讚朱雲峰老婆身材
  • 趙露思真容網民嫌棄
  • 鄭元暢林依晨疲憊有感
  • 黃品源夫妻檔出新歌
  • 洪嘉豪開完個唱大傷元氣
  • 梁小冰爆老公冧妻語錄
  • 洪永城添女加大保險
  • 錢嘉樂任“獎老”全因口賤
  • 陳慧琳每次巡唱壓力大
  • 王丹妮拍劇向鮑起靜偷師
  • 廣末涼子正式復出
  • 視事關心
  • 孫藝真如願台北嘆小籠包
  • 昆汀塔倫天奴收山作傳“流產”
  • 西門高爾想與卓亞高爾再合作
  • 麥莉賽勒斯黑超廣告索靚正
  • 《澳門人》介紹培正田野調查
  • 史提芬史匹堡擬再拍UFO電影

表面異趣 實際諷刺

2017-06-22 06:35


    表面異趣  實際諷刺

    ——談《拾穗者與我》

    “破立之間”女性導演專題影展以法國導演艾麗絲華妲作為焦點介紹,選映的四齣紀錄片,皆具代表性,其中的《拾穗者與我》更榮獲二○○○年歐洲電影獎中最佳紀錄片。

    華妲受米勒的名畫啟發,拍攝拾穗者。所謂拾穗者,就是舊時代婦女彎低身去收割稻穗的人,那是一種勤勞、一種美德、一種傳統,表現婦女任勞任怨的工作能力。影片一開始訪問了以收割稻穗長大的老婦,她不埋怨、不指責,活出勞動婦女的鮮明形象。

    鏡頭一轉,從拾穗者轉為拾薯者。華妲走到法國鄉郊,拍攝種植、批發薯仔的農場,農場收割後剩下許多重量不達標卻完好的薯仔,窮人前來拾獲,以解決溫飽。華妲今次並非以嚴肅態度來紀錄,偶爾走出來亮相一下,依然生動活潑,更不甘後人拾起心形薯仔。

    影片不僅是關於拾穗、拾薯的紀錄片,焦點一環扣一環,從拾穗、拾薯、拾蠔、摘葡萄、執垃圾、拾食物、執廢物,道出法國富裕繁榮背後的另一種社會實況:有錢人、企業傾倒大量食物、物料,低下階層則從中尋找美食天堂,即有人冇嘢食,也有嘢冇人食。

    這是全片的核心思想,具有諷刺性與控訴性,在今天看來仍然引起共鳴。華妲訪問了多位拾荒者,有的潦倒貧窮,從垃圾堆中討生活;有的是碩士青年,住在窮人宿舍,每天坐車到巴黎的垃圾堆中吃菜吃瓜,同時在宿舍裡教授法語,折射出社會制度的荒謬與不公;華妲的眼晴,終究沒有離開社會。

    然而,華妲總關心藝術。結尾,她走訪多位藝術家,他們從垃圾啟發創作靈感,把廢物變成藝術品,成就一件又一件的藝術珍品。藝術、創作、生活、廢物之間的關係,在影片道出了微妙的互動,更添上環保意識。

    《拾穗者與我》手法有趣靈活,以廣闊角度看傳統、看社會、看人性,並非典型的紀錄片模樣;表面將風馬牛不及的事物扯在一起,卻牽引得有延伸性,具說服力之餘,亦有弦外之音;華妲的紀錄片,始終充滿異趣。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