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從生活角度理解數學

2017-06-26 07:30

正在通訊博物館舉辦的一項名為『數不勝數』的特別展覽,雖然是以數學為題材的展覽,內容豐富而不深奧,不懂數學也適宜觀賞,展覽內容絕對不沉悶,且可說是十分有趣味。因為參觀者除可看到數學與人們的生活有密切關係外,更可從新的角度去理解數學的奧妙,感受對數學認知的樂趣,而當中與大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度量衡』,相信大家都有興趣了解。
『十進制。好易計』,此句語是數十年前港澳地區官方向市民宣傳,在使用度量衡時應該用十進制的公式計算,因為當時社會普羅在使用度量衡(計算長度、容量、重量)時,多不會用十進制,而是採用英制和中國的司馬斤制,例如布販賣布要以碼數去計算長度而非公尺量度,雜貨店賣油、賣酒以司馬斤的兩計算,飲品容量以CC(英液盎司)計算,賣米以司馬斤的斤(一斤等於十六兩)或『擔』(即一百斤)計算而非以現時公斤計算,最全面性使用司馬斤計算的地方是街市,所有出售的貨品,包括三牲、蔬菜、蛋類、鹹魚等,都是以一斤十六兩的司馬斤去計算,雖然十進制已推行多年,但現今街市市販售賣物品,仍多使用司馬斤計算,以十進制的公斤計算較少。
昔日以司馬斤計算重量就要用『司馬秤』作量重工具,使用司馬秤必須要懂得用砣去量出秤上所刻印的重量,『公不離婆、秤不離砣』,是廣東人形兩者密切關係,因為有秤無砣便不能使用秤來計出斤兩重量。昔日市民都普遍認知一斤有十六兩(相等於六百零五克)的司馬斤計算,多年前;有港產電影『半斤八兩』極為賣座,電影戲名便是取才自成語『半斤八兩』,現時大多數的年輕人,多不懂得司馬斤的量重計算法,當然對司馬秤的認知更少,大多數只知道磅和公斤、克數,盎司或毫升。
往昔秤砣計斤兩‧少用十進制
雖然市販仍多用司馬斤計算重量,尤其是鮮魚和蔬菜,但已不會用司馬秤作量重工具,而是用座檯磅去量重,司馬秤已絕跡於市面,只有用來量重一些貴藥材份量,又或貴價金屬才用細小的司馬秤,故此很多人對司馬秤都不認識。早前,在國際博物館日嘉年華活動上,郵電局通訊博物館便設了一個攤位,教市民認識生活中的度量衡,特意讓參與者嘗試使用往昔的司馬秤去量重物品,讓大家對度量衡的計算、換算有多一點的認知。
一斤十六兩的衡計法,在中國很早就已使用,是官方規定的量重計算法規,司馬斤的衡量計算,現時澳門和香港仍使用,亦是法定的量重計算之一,新加坡、馬來西亞也如是,台灣、日本也用斤作衡量計算,但對換公斤的重量與港澳有別,一斤只有六百克。至於中國大陸,市制十兩為一斤,大家到內地買東西,可要知道兩地度量衡計算有所不同。
除與市民日常生活相關的度量衡外,『數不勝數』展覽還有很多豐富內容,012345,零壹貮叁肆伍,ⅠⅡⅢⅣⅤ等不同文字體的數目字對照表,足球場上的數學、古老的記數法、記數系統、質數、黃金比例、或然率、數列與級數、幾何圖形、對稱、分形、密碼學、數學與建築、數學與美術、數學與大自然、量角器、河內塔、珠算與算盤和東西方的數學家,適合不同學齡的學生溫故知新數學的基礎,可從典故和軼事中發掘數學的趣味,亦讓大家從另一角度去看數學。

從生活角度理解數學
正在通訊博物館舉辦的一項名為『數不勝數』的特別展覽,雖然是以數學為題材的展覽,內容豐富而不深奧,不懂數學也適宜觀賞,展覽內容絕對不沉悶,且可說是十分有趣味。因為參觀者除可看到數學與人們的生活有密切關係外,更可從新的角度去理解數學的奧妙,感受對數學認知的樂趣,而當中與大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度量衡』,相信大家都有興趣了解。
『十進制。好易計』,此句語是數十年前港澳地區官方向市民宣傳,在使用度量衡時應該用十進制的公式計算,因為當時社會普羅在使用度量衡(計算長度、容量、重量)時,多不會用十進制,而是採用英制和中國的司馬斤制,例如布販賣布要以碼數去計算長度而非公尺量度,雜貨店賣油、賣酒以司馬斤的兩計算,飲品容量以CC(英液盎司)計算,賣米以司馬斤的斤(一斤等於十六兩)或『擔』(即一百斤)計算而非以現時公斤計算,最全面性使用司馬斤計算的地方是街市,所有出售的貨品,包括三牲、蔬菜、蛋類、鹹魚等,都是以一斤十六兩的司馬斤去計算,雖然十進制已推行多年,但現今街市市販售賣物品,仍多使用司馬斤計算,以十進制的公斤計算較少。
昔日以司馬斤計算重量就要用『司馬秤』作量重工具,使用司馬秤必須要懂得用砣去量出秤上所刻印的重量,『公不離婆、秤不離砣』,是廣東人形兩者密切關係,因為有秤無砣便不能使用秤來計出斤兩重量。昔日市民都普遍認知一斤有十六兩(相等於六百零五克)的司馬斤計算,多年前;有港產電影『半斤八兩』極為賣座,電影戲名便是取才自成語『半斤八兩』,現時大多數的年輕人,多不懂得司馬斤的量重計算法,當然對司馬秤的認知更少,大多數只知道磅和公斤、克數,盎司或毫升。
往昔秤砣計斤兩‧少用十進制
雖然市販仍多用司馬斤計算重量,尤其是鮮魚和蔬菜,但已不會用司馬秤作量重工具,而是用座檯磅去量重,司馬秤已絕跡於市面,只有用來量重一些貴藥材份量,又或貴價金屬才用細小的司馬秤,故此很多人對司馬秤都不認識。早前,在國際博物館日嘉年華活動上,郵電局通訊博物館便設了一個攤位,教市民認識生活中的度量衡,特意讓參與者嘗試使用往昔的司馬秤去量重物品,讓大家對度量衡的計算、換算有多一點的認知。
一斤十六兩的衡計法,在中國很早就已使用,是官方規定的量重計算法規,司馬斤的衡量計算,現時澳門和香港仍使用,亦是法定的量重計算之一,新加坡、馬來西亞也如是,台灣、日本也用斤作衡量計算,但對換公斤的重量與港澳有別,一斤只有六百克。至於中國大陸,市制十兩為一斤,大家到內地買東西,可要知道兩地度量衡計算有所不同。
除與市民日常生活相關的度量衡外,『數不勝數』展覽還有很多豐富內容,012345,零壹貮叁肆伍,ⅠⅡⅢⅣⅤ等不同文字體的數目字對照表,足球場上的數學、古老的記數法、記數系統、質數、黃金比例、或然率、數列與級數、幾何圖形、對稱、分形、密碼學、數學與建築、數學與美術、數學與大自然、量角器、河內塔、珠算與算盤和東西方的數學家,適合不同學齡的學生溫故知新數學的基礎,可從典故和軼事中發掘數學的趣味,亦讓大家從另一角度去看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