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政府明年十二月連休六天
  • 明起持葡星護照者可自助通關
  • 南灣終院大樓地庫完工
  • 一九五轉二六○職程報考
  • 海關搗北區水貨店帶查兩人
  • 重建在即
  • 祐漢七樓群業主冀晰重建費用
  • “撤辣”今立會一般性表決
  • 教局籲青少年遵紀守法
  • 車行男職員借戶收贓就逮
  • 四小學生涉欺凌長者法辦
  • 社工籲家校社會共防青少犯罪
  • 科大展畢業生逾五百藝術作品
  • 高校知識賽探討歐盟事務
  • 藥局籲勿用一摻西藥產品
  • 澳基會交流資助下月次輪申請
  • 今多雲驟雨
  • 新聞特搜
  • 市署關注匈牙利H5N1疫情
  • 一女子染退伍軍人症

垃圾分類應從便民開始

2017-06-29 06:35

    垃圾分類應從便民開始

    社會富裕,本澳可回收的有用“垃圾”日增,居民生活常遇到的塑膠飲料樽就是一例。根據當局數據,每日當垃圾丟棄的膠樽達十七公噸。除了膠樽,金屬、廢紙這類常見的資源垃圾,本澳回收率多年來仍處於較低水平。要減少棄置、提升回收率,除了回收硬件設施要增加,推動民間回收的政策和措施必須跟上。

    環保局資料顯示,一五年以城市固體廢物的成份分析,塑膠飲料樽約佔當中的百分之一點二四,每日約十七公噸,反映了膠樽飲料購買和棄置的普遍性。垃圾棄置量逐年上升,直接增加焚化處理的壓力,更讓人擔心的是大量不宜焚化處理的垃圾所產生的污染物。

    本澳推行垃圾分類回收多年,僅部分私人大廈、機構和單位設置分類垃圾桶,回收膠樽、金屬、廢紙等,但仍陸續推動了大廈居民自覺將家居垃圾分類。當局又與團體定期推出資源垃圾回收換日用品活動,提供誘因鼓勵居民積極參與。但要讓居民持續參與分類回收成為生活習慣,分類垃圾的回收點非常關鍵,其中方便是首要考慮。故此在不同地方、更多地點設置回收站,直接關係垃圾分類的成效。

    奈何本澳分類垃圾收集站始終未能跟上,私人樓宇無約束性分類回收垃圾,導致社區公衆分類回收站經常被大量垃圾包圍。

    在環保意識漸提升,物質充裕的今天,當局有必要加強源頭減廢的實質措施,以硬件配套和政策措施告知社會。分類回收要從個人做起,同時規定垃圾分開收集,推動民間預先分類處理垃圾,從第一步開始減少廢物產生,減輕焚化爐的處理壓力和系列污染問題。

    要減少資源垃圾,也可從減少購買着手。慳錢又環保的理念易為人接受,參考外地在人流密集區域增設免費飲用水供應點,可鼓勵更多人自帶水樽。從世界各地經驗看,垃圾分類回收工作既涉及大政策,更關係生活小節,要推動更多人以至全民行動,便民和具效力的回收政策不可少。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