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選舉涉違規宣傳五宗 卅二人重簽代表法人
  • 南海伏季休漁結束 百多漁船出海作業
  • 菲婦感染登革熱危殆 今年第六宗輸入病例
  • 房屋局加緊為經屋做契 向青怡購者發出許可書
  • 檢院對9被告裁判的聲明
  • 特首晤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 經局講解青創援助申請條件
  • 陸澳全力追查電騙 司警絕非坐以待斃
  • 新批發市場快將運作
  • 非漢瘧疾今年首傳入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調查將開始
  • 港男涉爆竊女友疑作假證詞
  • 問題利賓納回收擴大
  • 史文工作委員會開會
  • 世旅經論壇興義舉行推介晚宴
  • 井岡山幹部教育學院 澳同學會成立弘揚愛國
  • 宋碧琪重申繼續為民喉舌
  • e行卡•澳門通首發
  • 施家倫建議炒庸官還富於民
  • 陳明金盼來屆立會積極 完善公共利益民生法案

論者重視電競潛在能力 指與打機不可同日而語

2017-07-10 04:25
  【本報訊】「澳門論壇」昨日探討發展電子競技及打機成癮的問題。教青局德育中心梁怡安表示,禁止青少年使用網絡是不切實際的做法,應引導青少年善用網絡,教導他們學習表達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減少對網絡依賴,家長亦要加強認識網絡,與青少年多做溝通。
  教青局德育中心主任梁怡安出席論壇,她表示,社會需加強對電子競技的理解,它不同於單純網絡遊戲,很多國家地區把電子競技定為運動項目,電子競技可鍛鍊參與者的反應和解決問題能力,學校有條件在滿足正規教育課程下,自行判斷是否引入電子競技,教青局持開放態度,不否定電子競技前景,但現階段也要社會、家庭和教育界探討其可行性。
  對於社會憂慮青少年沉迷電子競技會,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社工余詠恩表示,團體發現很多青少年能平衡打機和學業,但很多家長先入為主認為打機令成績差。她建議家長多瞭解子女打機原因。她提醒想成為電子競技選手的青少年,選手生涯到25歲就要退役,之後如何轉型需要深思。
  余詠恩表示,現時網絡發達,社會早已形成打機風氣,調查顯示,本澳家長普遍不太認識網絡,通常認為青少年使用網絡就是打機,令子女與家長溝通困難,令青少年進一步沉迷網絡,現時本澳門不少青少年都有網絡成癮的問題。她接觸過好多青少年,他們都能在打機和學業之間取得平衝,打機叻的學生,通常數理化等的科目成績較好。
  電子競技運動產業協會理事梁家輝說,電競在澳門是起步階段,雖然現時澳門也有舉辦電競賽事,但仍然缺乏軟件配套,現時澳門只有一人具國際認可資格的裁判,教練師資、旁述等都相當缺乏,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才能發展起來。
  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蘇嘉豪表示,不可以污名化打機活動,不要認為只有年青人才會打機成癮。他說,發展電子競技是世界潮流,中港臺都已大力發展,電競更納入2022年亞運項目。他指出,全球的電競的經濟產值高達3億美元,澳門體育局應該正視世界潮流,不要再後知後覺,應該要多撥資源發展電競產業或電競事業。教育界和社福界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刻板地認為,打機就是躲在家裡的廢青宅男。他指出,「世界潮流告訴我們,全世界的廢青團結起來,可以有超過3億美元的經濟產值。善用興趣和潛能是年青人多元發展的重要精神。」
  青洲坊會副理事長陳鳳認為,競技和打機是兩個完全不同性質的議題。「如果我們引導不好,沉迷打機會成為精神的迷暈藥,比吸煙危害健康更嚴重,會傷害青少年眼睛、傷智商、傷家庭和諧。因為打機,大學生畢了業不出外工作,躲在家裡打機,要父母養。」她說,打機成癮不單是年青人問題,現時由一歲多的小朋友,到七、八十歲的老人家都識得玩遊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