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學校生參演灣區戲劇節
  • 聖德蘭科普“童”樂寓學於樂
  • 理大展學生六十國畫作品
  • 理大通訊研究登國際學刊
  • 勞校學生認識社服機構
  • 聖羅撒中校慶聚餐歡欣熱鬧
  • 城大《葡語國家瞭望》新書首發
  • 中德訪杭姐妹校交流教學
  • Apple Never Falls Far from the Tree——有其父必有其子
  • 澳大訪澳洲高校簽合作協議
  • 同善堂托所申請七成六中籤
  • 善明托所抽籤收百二幼兒
  • 英國化學奧賽澳生獲佳績
  • 工聯托所抽籤近千四人報名
  • 各界:用實際行動護國安
  • 瓊澳餐飲業交流促合作
  • 保育人士倡龍環開閘降水位
  • 女長者疑路環墮樓亡
  • 今驟雨雷暴或水浸
  • 新聞特搜

澳教師參訪雷台漢墓

2017-07-27 06:35


    澳教師參訪雷台漢墓

    【本報記者古楨輝武威廿六日電】由澳門科技發展基金組織的“澳門教師科普觀摩團”,今日參觀了武威雷台漢墓,了解我國國寶級文物“馬踏飛燕”的出土經過,以及其在力學平衡原理、藝術創造方面的高超技巧,藉此認識中華民族先祖高度的智慧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結束蘭州站科普考察的澳門教師科普團,今天起將沿着古代絲綢之路河西走廊段,向西北方向進發,沿途將參觀武威、張掖、嘉峪關、酒泉、敦煌等地科普基地、科技企業和歷史文化景點。下午二時,一行首先抵達武威市,參觀著名科普景點“馬踏飛燕”的出土地——雷台漢墓。

    一九六九年,農民在挖戰備地道時,在雷台下發現了一座迄今為止河西規模最大的東漢墓室。此墓雖遭盜掘,但仍出土了大量文物,被史學界稱為一座“豐富的地下博物館”。其中出土文物包括鑄造精緻的銅車馬武士儀仗俑九十九件,以及藝術水平最高的是一匹銅奔馬,即“馬踏飛燕”。一九七一年,著名歷史學家、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郭沫若,在陪同柬埔寨王賓努親王參觀甘肅省博物館時發現該銅奔馬,認為這是一件罕見的藝術珍寶,將其定名為“馬踏飛燕”。一九八三年,國家旅遊局將其定位“中國旅遊標誌”並一直沿用至今。

    導遊介紹稱,銅奔馬原件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該文物高三十四點五厘米,長四十五厘米,重七點一五公斤,其神勢若飛、三足騰空,一足踏着一隻回首驚愕的飛鳥,既改變了傳統天馬造型手法,又符合力學平衡原理,而且鑄造技藝精湛,成為一件國寶文物。“馬踏飛燕”不僅彰顯了古人高度的智慧、豐富的想像,更體現深刻的生活體驗和藝術創造技巧。

    隨後,澳門教師還參觀了該漢墓的墓道、墓門、甬道、墓室等,了解其建築構造原理,見識了古代高超的建築水平。

    晚上,科普團乘車轉赴張掖市,明天將參觀旱作農業種植企業、大佛寺等。(圖由古楨輝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