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保生文化祭
  • 土石崩塌
  • 陸促日妥處涉台問題
  • 陸商參展
  • 滬人大原主任董雲虎被訴
  • 金色麥田
  • 美大使感謝華拯救同事
  • 墓地貴於房價
  • 聯國籲查加沙集體墳墓
  • 美國務卿布林肯抵滬
  • 美大學爆反戰示威浪潮
  • 以媒:以軍很快進攻拉法
  • 國台辦:“倚武謀獨”注定失敗
  • 普京:國際恐怖主義威脅仍嚴重
  • 李廣蘇:奔天的“蝸牛”
  • 陸:推高台海衝突風險
  • 葉光富:重返“天宮”
  • 李聰:拿到太空“船票”
  • 神十八今晚升空
  • 神十七乘組下周返地

無現金支付普惠便利

2017-08-09 06:35






    無現金支付普惠便利

    隨着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手機支付應用逐漸普及,無現金支付在中國逐漸深入人心。有別於跨境電商、度假民宿等同期發展的新興經濟事物,無現金支付以其普惠的特性改變着中國人的生活。

    方便長者

    八月八日是“微信支付無現金日”,也時值支付寶舉辦的“無現金城市周”。無現金支付的發展,既方便了年輕人的生活消費,也惠及了老年群體的衣食住行;既在東部大都市的購物中心落地,也滲透到西部城郊鄉村的蔬菜集市裡。

    新華社報道,家住西安市的七十八歲老人王向紅,最近改掉了一項她堅持了三四十年的習慣。

    五日一早六時,王向紅和往常的周六一樣,來到離家數百米的社區花園趕早市。王向紅來到這裡採購了大量食材,以便為周末回來看望她的子女和孫輩們準備午餐。

    獨自生活的王向紅和很多中國老人一樣,越老越生活得小心翼翼。前些年,每次出門買菜之前,她都會從床底下拿出幾張鈔票,小心翼翼地塞進自己在褲子裡,嘴裡還默默地點鈔計數。有時,她甚至會把大額的百元紙幣墊在自己的鞋墊底下,害怕在外面不小心丢掉這些從“牙縫裡省出來的”錢。

    上個月,在外孫女的幫助下,王向紅的“買菜模式”發生了變化。正在讀大學的外孫女用自己勤工儉學賺來的幾千塊錢,給王向紅買了一部智能手機,並教會她如何手機支付。

    這部手機讓王向紅再也沒有了過去數十年間出門買菜時的“緊張”。“現在出門,只需在胸前掛着外孫女送的手機。現在大部分商販都能用手機付錢。既不會擔心出門把錢丟了,也不用在每次買完菜後攢一口袋‘毛毛錢’!”王向紅說。

    “外國人現在都在說,無現金支付是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之一!”從高中時就前往澳大利亞留學的馬臻逸說。

    今年暑假,馬臻逸帶國外同學遊覽西安琳瑯滿目的文化古蹟時,也體驗了一把無現金支付的便利。用手機“刷”共享單車遊大唐芙蓉園,在各個超市商場“刷”飲料零食,掃碼乘坐公交車。

    “無現金支付在西安,已經滲透到衣食住行的各個環節。”馬臻逸說。

    推及貧縣

    一般而言,新經濟現象都是從大城市開始,進而慢慢向中小城市滲透,但無現金支付卻打破了這一規律,並沒有“嫌貧愛富”。

    西安的白領吳俊今年七月曾先後前往陝西省黃龍縣和寧陝縣兩個國定貧困縣出差。一個早晨,他和同事在街邊的小店用完早餐,卻發現都沒有零錢,十分尷尬。“那時老闆說,可以手機支付,我們都很驚喜。幾個包子,喝一碗粥,都能手機支付。”吳俊說。

    小小的縣城也和大城市一樣享受着無現金支付的普惠。“縣城的農家樂、小商店都能手機支付。個別地方即便不能手機支付,農戶們也都會使用手機轉賬,接收我們的付款。”吳俊說。

    互聯網研究公司艾瑞公司數據顯示,二○一六年中國市場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的交易已達五十八點八萬億元人民幣。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佈的《二○一六年移動支付用戶調研報告》顯示,有百分之四十七點五的用戶因為無需帶現金或銀行卡而選擇了移動支付。

    專家認為,從無現金支付的普及,到“無現金社會”的來到,其間還有距離。這一過程需從更高層面來搭建上層建築,並特別關注那些“跟不上”的群體,保障其分享新經濟事物的機會。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