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2017-08-17 04:04
  不久前,筆者在本報另一個專欄《華澳人語》,集中述評了澳門學生到台灣升大求學時遭遇到各種歧視的問題。後來,儘管台灣當局的教育部門出盡了「洪荒之力」,成立聯合招生機構加大招錄澳門學生的力度,甚至還不惜違背「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的立法原則,衝擊《港澳關係條例》中對「澳門居民」的定義,挑戰《中葡聯合聲明》有關葡國護照的功能規定,將持憑葡國護照到台灣讀書的澳門學生也比照澳門居民學生給予相關優惠待遇,也無法制止赴台就讀澳門學生數量的下跌趨勢。相反,前往大陸各地的大學就讀的澳門學生數字卻節節上升,尤其是國家教委與澳門特區政府高教辦合作,增加保送澳門學生到大陸各家大學特別是名校讀書的名額,更是與赴台就讀數量的減少形成了明顯的剪刀差。
  按照海峽兩岸當局的定位,澳台關係是兩岸關係的特殊組成部分。既然如此,台灣官民歧視澳門學生的現象,也勢必會延伸到赴台就讀大陸學生的身上去。而且,按照台灣當局的政策,澳門尚算是不同於大陸地區的「第三地」,因而不受《兩岸關係條例》規範,而改以管制較為寬鬆的《港澳關係條例》來管轄,都尚且如此歧視澳門學生了,那麼,在籠罩著「恐中」、「反中」氛圍之下的台灣地區,對大陸學生的歧視程度更嚴重與澳門學生,也就更是可以想像得到的了。這又必定會反過來對本來有意到台灣就讀的大陸學生形成「嚇阻效應」。果然,據最新消息顯示,今年到台灣求學深造的大陸學生的數字跌至新低,只有一千六百九十三人,與去年的三千八百一十八人、前年的四千八百一十七人相比,真的只能是以「跌跌不休」來形容。為此,台灣地區獲准可以招收陸生的五十所大學,均未能滿額錄招。
  過去總是認為,官民歧視大陸學生的現象,主要是發生在由民進黨及其外圍團體掌控的場域,尤其是在蔡英文上台後,委任「台獨」骨幹潘文忠出任「教育部長」後,在校名前綴以「國立」的官校更甚,或在「天然獨」學生成堆的某些校園。但意想不到的是,近日被「曝」發生「歧視陸生」事件的學校,竟然都是私校,亦即主要接收陸生的大學,而且這幾家大學都與國民黨有很深的淵源,並與大陸的關係也很「鐵」,甚至是與大陸地區進行教育及學術交流最積極者,可說是充滿「深藍」背景的學校。為何會出現這種反常情況?是否有關方面要平衡以至「反制前段時間台灣政媒批評「官校」歧視陸生的不利場景?實際上,昨日有關中國文化大學五十多名陸生被無預警「退宿」的信息,據說就是有「民眾爆料」給媒體的。
  中國文化大學和陸委會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昨日經過一番擾攘,事件得到澄清,其實是一種尤為校方與陸生溝通不足而產生行政操作失誤,應可得到妥適解決。陸委會也在夜間發出新聞稿聲稱,「本案主因是與陸生溝通不足,部分陸生未瞭解相關情形,造成誤解,並無歧視陸生的情形。」並表示該校後續將視陸生申覆情形,在公平原則下,依情節從寬處理,並協助輔導陸生及其他學生都有宿舍,讓同學安心。
  然而,與陸生普遍遭受到的歧視相比,這個事件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其實,即使是在馬英九時期,由於受到民進黨的壓力,歧視陸生的現象就已經很嚴重。其中那個「三限六不」的規定,即限校—限制採認大陸高等院校學歷,限量—限制陸生來台總量,限域—限制學歷採認領域;陸生在台期間不涉及加分優待、不得影響台灣招生名額、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得在校打工、不得在台灣就業、以及不得報考公職及專技考試;就是充滿了歧視意識。因為這些框框條條,並沒有施諸於外國學生的身上,連港澳學生也沒有如此嚴苛。
  這就導致出現一種極不公平的場景:在有陸生的班級中,陸生給人的整體感覺就是聰明,成績好,每逢期末考試時,班級前幾名幾乎被陸生全包。但是,他們卻不能享受獎學金,獎學金都給那些慵懶,經常因為工讀或團契活動而曠課,成績差遠了的台生拿走了。退一步來說,陸生即使是希望能夠以工讀來融入社會,以實習來實踐課堂知識,也一概禁止。台灣學生和大陸學生到外國讀書都可以工讀,為甚麼陸生到台灣就不能?而陸生不能參加健保,也讓陸生充滿被歧視感,直感到連弱勢群體也不如。
  在民進黨上台後,這種歧視就上升到政治層面了。情治機構刻意在大陸學生中抓捕「共諜」,陸生要參加學生會選舉就進行「查三代」,並千方百計加以阻擾,動輒就以某陸生是「共青團幹部」而進行恫嚇。也有民進黨及其外圍團體對陸生進行騒擾,威迫他們參加「小英青年軍」等活動。由於陸生畢業後不能留在台灣工作,必須返回大陸就業,當然對參與此類活動有所顧慮,予以拒絕,就當即被打入「另冊」。這樣的氣氛,簡直就是「綠色恐怖」,比當年國民黨獨裁政權在大學校園中密佈「職業學生」,監視和控制其他學生的「白色恐怖」,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在這個年齡段的陸生,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在家受到寶貝般的呵護,但在台灣就讀卻飽受欺凌。他們必然會將此遭遇傳遞給其學弟妹,還有誰願意自動送上「虎口」?
  這就難怪有陸生指出,在陸生中有不少人,想要來台灣感受一下民主與自由的魅力。到頭來卻發現,這個所謂「民主的國度」運用了無數的「國家機器」對自己加以歧視,這個「民主國度」的人們,往自己身上套上了沉重的「中國」枷鎖。終於,他們對民主的美好想像逐漸幻滅,驀然回首,發現原來祖國才是最好。也有陸生說,「來前以為是民主自由基地,來後才知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由於台灣當局大量批准只是相等於大陸的職業學校、中專等的學校「升格」為大學,而偏在與此同時,台灣地區出現「家庭少子化」現象,人口也負增長,導致搶奪生源大戰加劇。這本來就是台灣當局招錄陸生的目的,是為了應對和緩解臺灣私立學校的招生和財政危機。但卻沒有分配優質教學資源給大陸學生,還讓陸生肩負著社會和政治上的不公正與不平等。
  何況,台灣高等教育的「含金量」不斷下降。在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今年六月公佈的「二零一八世界最佳大學排行榜」中,臺灣有十所高校進前四百名,其中臺灣大學排名最高,為第七十六名,「清華大學」排名一百六十一,「交通大學」排名二百零七。而在中國大陸方面,卻有三十九所大學上榜,清華大學排名二十五,北京大學排名四十,復旦大學排名也是四十,上海交通大學排名六十二。這就難免讓大陸學生也像澳門學生那樣思考,為何要「人往低處走」,而且還是一個歧視自己的地方?
  還有,就是台灣地區各高校的學習氣氛不好。台灣當局老是自詡當地學生善於獨立思考,其實這已是「咸豐年代」的事了。現在台灣當地生以「小確幸」為追求目標,和當年大陸「三畝土地一頭牛」的「小農」思想差不多,滿足於個人的小資生活,而缺乏理想,也缺乏國際交流途徑。而大陸方面則大不一樣,學習氛圍積極向上,人人都懷有「奮鬥創新」的抱負,而且國際交流的機會較多,可讓自己視野擴寬,立足點更高。究竟在哪一種學習氛圍中,更有利於自己的成長?相信用膝蓋來想,也可以想得到。
  正因為陸生赴台就讀政策是「九二共識」的延續,五年前陸生踴躍赴台就正是「衝著」馬英九而去。而現在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上台,當然也導致陸生赴台就讀意興闌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