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學校展學生視藝作品
  • 聖德蘭師生苦路祈禱
  • 理大赴葡國大馬推廣澳高教
  • 澳大研發程式助學生紓壓抗鬱
  • 粵華葡文月精彩紛呈
  • On One's High Horse——極度傲慢
  • 新華親子遊橫琴體驗蠔文化
  • 新華夜中學生探訪流浪狗
  • 六人獲頒科大榮譽博士
  • 菜農科普親子日培養科學興趣
  • 澳電三階段達雙碳目標
  • 葡企商會:鞏固中葡平台迎機遇
  • 今多雲驟雨
  • 澳蘇中學生交流營七月舉行
  • 復活節料驟雨增有雷暴
  • 宋碧琪促研限非入網校師生比
  • 旅遊業界學習兩會精神
  • 城大邀人大政協傳達兩會精神
  • 理大兩會分享會弘愛國愛澳
  • 全青澳委員分享兩會精神

兩議員批輸勞技術移民粗疏

2017-08-18 06:35

    解社會怨氣先保本地人飯碗

    兩議員批輸勞技術移民粗疏

    【本報消息】本澳經濟低迷時,打工仔生計成問題;但經濟蓬勃了,打工仔同樣面對外僱帶來的壓力,薪酬追不上樓價、通脹。到底是針無兩頭利,抑或勞工利益必然可以犧牲?

    倡議公平享成果

    即將退位的立法會副主席林香生道出癥結不在外僱,而是在於機制上未能保障本地人優先就業、向上流動、不受外來衝擊,未能公平分享經濟成果,“政府經常講總體失業數幾低,但十八萬外僱無失業,本地人失業,條氣點會順,有乜辦法唔對社會抱怨。”

    林香生指出,十五年前,本地僅有二萬六千名外僱,十五年後的今日,卻擁有近十八萬外僱。經濟發展、人資受制容量問題,肯定會有外僱出現;但問題不在於外僱,而是本地人未能公平分享經濟成果,如何在經濟增長上共建共享才是關鍵。

    現時社會怨氣多,是因為有些事情不公正,有些行業被大家認為咁死板、講得咁盡(禁輸莊荷、監場主任、職業司機外僱);但輸勞行業的本地人待遇情況有目共睹。例如現在及未來仍會蓬勃的建築業,外僱建築業工人的價錢仍維持○八年的水平,“斗零都未加過,合理、公平、公正咩?”

    林香生認為,不是不容許輸入外僱,而是機制有問題,體現不了本地人優先就業、向上流動、不受外來衝擊,“外僱唔好撈咪走囉,但本地人去得邊?”

    促政府把正角色

    他強調,要解決好“勞工法”,重訂外僱輸入機制,“勞工法不是偏幫乜嘢,只不過是衡平先天性的不平等,因為強資本、弱勞動,這是任何一個勞動市場地方的必然結果。大家可探討一下自從○五年至今,究竟六間博企共賺了多少錢?澳人中位數又加咗幾多?大家心照的。”在勞動關係、輸勞問題上,政府需要把正自己的角色。

    林香生表示,就業與住屋問題變成澳門人的痛,是民怨的所在,政府要在政策層面上解決出現問題的障礙,對症下藥。

    依賴思維難發展

    至於不少大企的管理層以技術移民取得本澳身份證,有關制度應否完善?李靜儀認同,當局肯定需要完善,因技術移民的審批標準及準則並未因應經濟發展而完善、優化及嚴謹,甚至被人批評只是濫用來幫外地人取得身份證的途徑。

    她提到,曾有任職人事部門的居民向她反映,部分技術移民並非澳門真正需要的專才,申請標準低、粗疏,“過分依賴外援的思維,反而令澳門人覺得在澳門無發展機會,年輕人就會向外發展,政府現時以政策吸引澳人回流,但有否想過他們為何不願意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