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保生文化祭
  • 土石崩塌
  • 陸促日妥處涉台問題
  • 陸商參展
  • 滬人大原主任董雲虎被訴
  • 金色麥田
  • 美大使感謝華拯救同事
  • 墓地貴於房價
  • 聯國籲查加沙集體墳墓
  • 美國務卿布林肯抵滬
  • 美大學爆反戰示威浪潮
  • 以媒:以軍很快進攻拉法
  • 國台辦:“倚武謀獨”注定失敗
  • 普京:國際恐怖主義威脅仍嚴重
  • 李廣蘇:奔天的“蝸牛”
  • 陸:推高台海衝突風險
  • 葉光富:重返“天宮”
  • 李聰:拿到太空“船票”
  • 神十八今晚升空
  • 神十七乘組下周返地

兩岸交流除干擾促融合

2017-09-10 06:35

    兩岸交流除干擾促融合

    “春風終解千層雪,海水猶連兩岸心”。三十年前,在島內聲勢浩大的返鄕熱潮衝擊下,第一批探親台胞途經香港回到大陸,一度重門深鎖、隔絕人倫親情的兩岸交流大門,在島內外強大的民意推動下終於打開。歷史洪流滾滾向前,兩岸交流大勢所趨,亦由此開啟了兩岸社會、經濟、文化熱絡交流的三十年。

    兩岸同根,血濃於水。從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五日,深圳羅湖橋迎來第一批獲准赴大陸探親的台胞起,兩岸交流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間接到直接、從單向到雙向,不斷擴大深化,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格局。三十年後的今天,每年有九百多萬人次往來兩岸,在大陸工作、生活的台胞超過百萬。三十年前,兩岸經濟幾無交集,如今兩岸實現直接全面雙向“三通”,形成“一日生活圈”。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兩岸一家親”的民族願望,逐步得到體現。

    合則兩利,分則兩害。三十年來,隨着兩岸人民交流日益緊密,大陸改革開放事業長足發展,為台商在大陸投資興業,創造了廣闊的空間,大批台胞登陸創業、就業,搭乘大陸改革開放發展的列車,一大批台資企業借助大陸的資源、人力、市場和腹地優勢,走向國際。

    兩岸人民深度交流,發揮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共同造就了矚目的“兩岸經濟”,並取得輝煌成就。縱然在蔡英文當局上台後兩岸關係出現不明朗因素,但無阻兩岸經濟融合不斷向前。單是去年大陸批准台商投資項目就達三千五百一十七項,去年大陸與台灣貿易額為一千七百九十六億美元,台灣已成為大陸第七大貿易夥伴,第六大進口來源地。今年前八個月,兩岸貿易額已達一千二百一十三億美元,同比上升百分之九點六。

    兩岸交流三十年來,道路並不平坦,但無論是李登輝的“戒急用忍”,陳水扁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還是“積極管理、有效開放”,蔡英文“維持現狀”的“冷對抗”,均無阻兩岸交流、社會經濟融合的大趨勢。三十年兩岸交流實踐證明,兩岸同胞同文同種、同根同源,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共同的歷史文化傳統,以及追求和平發展的共同理念,是推動兩岸交流不斷向前發展的源源不竭的動力。

    交流促進溝通,溝通促進合作,合作促進融合。三十年兩岸交流積澱下來的豐碩成果,得來不易,提升了中華民族的國際地位,增加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深化兩岸利益融合,共創互利雙贏,增進兩岸同胞福祉。蔡英文當局上台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大肆推動“文化台獨”,限制兩岸人員來往,兩岸關係面臨嚴峻考驗。但越是嚴峻越是要交流,兩岸同胞應排除干擾,繼續沿着正確的方向前行,促進兩岸社會經濟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