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工聯文委參訪江門
  • 公總青委會了解審計
  • 福州三山同鄉會晤閩商務廳
  • 同心演唱會傳承傳統文化
  • 工聯筷子基親子外遊促溝通
  • 安徽統戰部訪省級政協會
  • 粵澳工商聯珠企交流大健康
  • 基層公職協撐珠慈善活動
  • 各界:同心協力護國安
  • 江西僑聯訪僑總擴合作
  • 特首冀深化澳佛旅遊合作
  • 賀一誠晤聖普副議長
  • 賀:澳優勢助安企拓內地商機
  • 和諧廣場今起臨時交管
  • 美高梅團隊齊閱讀弘工匠精神
  • 新聞特搜
  • 澳大學者解密人參屬植物抗菌
  • 粵貿促會訪中西學院促合作
  • 菜農校園之星才藝賽精彩紛呈
  • 勞幼華師附幼締結姊妹

環保減天災 由生活做起

2017-09-13 06:35

    環保減天災   由生活做起

    今年下半年,港澳台等我國沿海地區的颱風一個接一個。澳門早前被強颱風“天鴿”蹂躪,不少澳門人聞“風”色變。香港天文台日前指襲港颱風增多,相信與海水溫度升高有關。海溫升高與全球暖化關係密不可分,不禁令人反思人類活動對地球造成的影響。

    香港天文台指因為海水溫度較正常高,令香港今年的颱風偏多,一海之隔,澳門的颱風數目也相同。颱風頻仍,有專家推論指出,氣候越暖,颱風越強。眾所周知,人類活動產生大量溫室氣體,例如燃燒石化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大量累積讓地球變暖,然後海溫升高,水氣的製造量也會變多,高溫海面是形成颱風的溫床。

    強颱風“天鴿”重創澳門,現時只要提到打風,政府、市民提心吊膽。為將颱風的破壞力降至最低,政府部門、家家戶戶做好各項的防風準備,嚴陣以待。然而,做好萬全的防風準備固然重要,但歸根究柢,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的我們,若能多一點關心、多一點行動愛護地球,關注氣候變化,或能降低極端天氣、強颱風發生的機率。

    為保護地球出力,除了由個人做起,更離不開政府環保政策的支持與推動,通過教育宣傳,提升大眾的環保意識,共同為構建綠色社會貢獻力量。可惜澳門的環保工作一直落後、立法工作停滯不前,由規劃、政策到實際操作都未如人意。如香港已實施多年的膠袋徵費,家居垃圾徵費亦開始推行,反觀澳門有關立法並無寸進,垃圾分類、源頭減廢亦流於表面,廚餘佔總垃圾量約四成卻未獲妥善處理,膠樽、鋁罐、廢紙等回收率低,市民、企業等的回收積極性有待提升;路面行駛的“墨魚車”多不勝數,控車減尾氣排放同樣有進步空間。

    環保非口號,切實要做好。本澳市民的環保意識正不斷提升、環保的習慣正不斷養成。除了宣傳教育,更重要是政策的配合,加快環保政策的出台,雙管齊下,讓全澳市民、企業都朝着愛地球的環保方向邁步。

    夏  耘